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
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重点)2.学会分析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学习环节...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二一、测量原理。我们需用刻度尺 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 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Tag内容描述:<p>1、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 思考: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 讨论: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二、课堂探究 探究点:测量。</p><p>2、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内容 1.4测量平均速度 统编课时: NO 上课时间: 月 日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重点) 2.学会分析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 学习环节 预习 一、 独学: 仔细阅读教材用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关键语句,关上书后独立完成下列各空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 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p><p>3、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二,一、测量原理 。,一,二,二、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等。,刻度尺,停表,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的两种思路 (1)直接比较。若有能够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仪器,那么我们就可直接测量比较速度。 (2)间接比较。若没有速度测量仪器,就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测量比较。 我们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分成相等的几段,观察在相等时间段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如何变化。若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变长,就说。</p><p>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测量平均速度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我们需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然后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2.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加速运动;(2)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或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3.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10 s;测得第5 s末的速度为9.0 m/s,第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在前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p><p>5、第一章机械运动,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重点),2学。</p><p>6、测量平均速度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解析】选B。本题考查计算平均速度。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13.9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10 s=10m/s;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0 m2.5 s=12m/s。可见,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故选B。2.天佑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量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先选定一段。</p><p>7、测量平均速度 导 演示实验 小车从斜面滑下来 思考 小车在斜面前半程和后半程运动速度一样吗 思 从公式可知 如果我们测出物体运动的和通过这段路程的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练习用和测量。</p><p>8、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变加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 m所用的时间为0.5 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3 m/sB.6 m/sC.6.3 m/sD.02.神舟十一号的运载火箭长约58 m,下图是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 s的位置图像。则火箭发射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3 m。</p><p>9、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p><p>10、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过关检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1,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A43B13C31D342 . 某次跑步中,小明以4m/s运动了前一半路程,又以6m/s。</p><p>11、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性探讨:小车沿斜面滑动速度的变化,并提出了环1:问题,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链接2:猜测和假设,当汽车倾斜时,速度可能会越来越快。链接3:规划和设计实验开发,实验设计方法?通过问题推测和假设开发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和证据收集分析和论证,与结论评价交流合作,科学探索的环节:环3:设计实验,方法:用刻度值测量SAC的长度,测量汽车从A。</p><p>12、第四节学生实验:测量速度课题测量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实验材料停表、卷尺、小红旗教学方法讲解、分组。</p><p>13、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达标检测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甲、乙两个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4:3,=3:2,则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A2:1B1:2C8:9D9:82 . 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平稳行驶,如图所示,采用“频闪摄影”的方式,使用照相。</p><p>14、测量平均速度 课题 测量平均速度 课时 一课时 学 习 过 程 内容 补充 自 主 学 习(15分钟) 学习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测平均速度的方法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斜面、小车、秒表 知识链接 速度定义 单位 自主探究 (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