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所有在地球上的物体在不受其他力的时候都要向地面的方向运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关于力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Tag内容描述:<p>1、1力的初步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发生改变.(1) 理想状态: 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 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直到有外力去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说明: 1. 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属于平衡状态, 即运动状态不改变. 2. 明确系统或整体的概念, 即系统内部的作用力不会改变系统的状态, 如: 甲同学骑自行车带着乙同学, 乙同学想帮忙使自行车加快速度, 这时坐在后座上用力推甲同学的后背, 不能起到使自行车加速的效果(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p><p>2、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 测试(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主要说明力能改变物体形状的是(A)A用力拉弓,弓弯了 B用力蹬自行车,自行车加速前进C用力垫球,球飞出去 D瞄准射击,子弹飞出2在。</p><p>3、1、两个鸡蛋相碰,总是一个先破碎,两个鸡蛋相互作用的力大小_____,但鸡蛋的_____程度不同,导致其中一个先破。,一、力,2、用浆划船前进时,使船前进的力是哪个物体给的?_______,相等,坚硬,水,发生形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方向,5、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钢条,使其发生 如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____和图____;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____和图____;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___和图___;,(a),(b),(a),(c),(a),(d),二、弹力,。</p><p>4、抛出去的球为什么能够落回地面? 水为什么往下流?,想一想,一、重力的产生,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物体之间的这种吸引作用普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间,称为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与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根据上面图中物体的特点,水向下流、降落伞向下落、球放在桌面上而没有飞起来,抛出去的小球落回到地面,我们知道,所有在地球上的物体在不受其他力的时候都要向地面的方向运动。,二、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二、重力,重力的表示符号:G 重。</p><p>5、第3节 重力,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重点与难点,结束放映,导入新课,小 结,新 授,检测评价,课后作业,瀑布,重力是如何产生的?,返回,熟了的苹果向地面下落,衣服上的水落到地面上,返回,返回,为什么橡皮泥没有被甩出去呢?万有引力.swf,返回,1.定义:,3.施力物体:,2.符号:,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swf,G,地球,一、重力是如何产生的,返回,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 质量的关系。,二、探究重力的。</p><p>6、探索更小的微粒,第三节,一、分子由原子组成,1. 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2. 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单质,化合物,单质,汤姆生:发现电子的伟大人物,19世纪末,电学兴起,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有复杂的结构. 物理学家马上想到原子应该由电子和带正电的部分组成,为此提出了多种原子模型,最引人注目的是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汤姆生的“葡萄干+蛋糕” 模型,二、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1.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里。</p><p>7、小结与复习,第七章 力,重力,弹力,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定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也就是力产生效果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1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运动状态改变,例 下面各图可以说明力改变了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大小相同的力压、拉弹簧,2想一想:这两幅图说明的物理问题?,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例 如图,使。</p><p>8、第三节 重力教师寄语: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4、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5、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中心任务:知道重力的产生和重力的三要素。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任务一:阅读课本“重力的由来”,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万有引力,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受。</p><p>9、第一节 力教师寄语:愚人不能从智者哪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5、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中心任务: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任务一:认识力的作用效果。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p><p>10、第一节 力教师寄语:愚人不能从智者哪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5、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中心任务: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任务一:认识力的作用效果。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p><p>11、第七章 力 一、单选题1.关于物体的重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B.物体的重心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力C.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D.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越不易翻倒2.当磁铁靠近铁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p><p>12、力的概念强化力的概念强化1模块一:力的基本概念【例1】 查漏补缺之力的概念篇: 1. 物理学上把物体间的 定义为力, 一般用符号 表示, 国际单位是 ,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 .2.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也可以使物体发生 .3.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三个要素: 力的 、 和 .4. 力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法, 需要表示出力的 、 和 这三个要素; 另一种是 法, 需要表示出力的 和 这两个要素.【答案】 1. 相互作用; ; 牛顿(N); 弹簧测力计2. 运动状态; 形变3. 大小; 方向; 作用点4. 图示;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示意图; 方向; 作用点【例2。</p><p>13、第七章力71力【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和知道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重点难点:1力的示意图画法。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相关现象。学习内容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3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能说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自学检测】1我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是一个物体对。</p><p>14、第七章 力全章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托起下列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20N的是( )A、一支钢笔 B、两个鸡蛋 C、一只鸡 D、一头肥猪2、关于游泳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B、运动员与水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C、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D、运动员对水的推力大于水对运动员的推力3、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钟摆来回摆动 B、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C、地球绕着太阳运动 D、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4、下列哪个例子不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