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
授课时间课时1课题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了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1课孔子与老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Tag内容描述:<p>1、授课时间 课时 1课 题 第 1 课 孔子与老子 课型 新授 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史料摘录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 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感。 教学重点 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仁” 、 “礼” 、 “道”等概念,体会孔子和。</p><p>2、教师寄语:人生的成功不过是在紧要处多一份坚持,人生的失败往往是在关键时刻少了坚持高二级部历史导学案(编号: 1 )课题第1课 老子和孔子课型新授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难点:知道诸子百家,认。</p><p>3、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两本书不得不读:一本是论语,一本是道德经。,第 1 课 孔 子 与 老 子,课标要求: 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时期时代背景(经济、政治、文化),经济: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出现私有土地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社会秩序混乱 文化: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一、仁者的叮咛走近孔子,(二)、孔子的思想,1、政治思想,(1)仁:仁者爱人,方法:忠。</p><p>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之一,1、党成立的条件: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讨论完成:,讨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有哪些? (内部条件试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分析),材料: 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成立共产党是,共产国际派俄共的维经斯基等人来到中国,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并同北京大学的先进分子探讨了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然后,维经斯基又。</p><p>5、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的起源 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能理解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 经济的反映 一 文字发明 文字的发明有何历史意义。</p><p>6、26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复习提问:,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什么?简要回答其作用。,相对论和量子论。,它们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使人类研究领域扩展到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A )理论突破 相对论、量子理论的提出(先。</p><p>7、拿破仑将 蒙 挂在卧室内 每日独自欣赏多次法国总统戴高乐心绪不宁时 便前往卢浮宫赏画 蒙 每半年体检一次 启程时 30辆警车押队 200余名荷枪实弹的彪形大汉前呼后拥 195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派出六架专机和300多名礼仪小。</p><p>8、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墨子,孙膑,孙武,一、背景,1、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社会大变革、纷争,3、私学兴盛,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社会环境),(物质条件),思想家,一、背景:,(一)儒家,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仁政、,人性本善说、,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以德服人”、,1、孟子学说及其评价,二、主要学派代表及观点,孟。</p><p>9、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2011.4.21国家博物馆北门外广场的孔子像“人间蒸发”,2011.4.20迁入国家博物馆内西侧北庭院的孔子像,第1课 孔子与老子,一、孔子与儒家思想,1.核心思想:,仁者爱人,仁者,人也。 中庸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论语阳货,一、孔子与儒家思想,1.核心思想:,克己复礼,材料一: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p><p>10、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 1 课,第 2 课,第 3、4 课,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夏,封建社会,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p><p>11、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572人,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统治者,任职终身,驻在梵蒂冈。,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中世纪的火刑柱,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有怎样的权威?,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马丁路德,加尔文,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各国的人文主。</p><p>12、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必将生动的反映这一社会变迁。,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第18课:音乐与美术,第19课:电影与电视,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p><p>13、贞节牌坊,此牌坊是怎样获得的?,从一而终 夫亡不嫁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一生孤苦 直到坟墓,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出现的背景,二、代表人物及内容,三、影响,请阅读下面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p><p>14、第四课 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 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 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 ,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 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 民不出粟米麻丝 、作器皿、通财货以 事上则诛。 韩愈原道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2、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的迅速传播 江江 南南 春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楼台烟雨中。 武当山 此图绘佛、道、。</p><p>15、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三个阶段,辛亥革命,趋势: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期,第20课,西学东渐,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课程标准:,所谓“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思想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西学东渐:,A .列强:。</p><p>16、拿破仑将蒙挂在卧室 内,每日独自欣赏多次 法国总统戴高乐心绪不宁时,便前往卢浮宫赏画 蒙每半年体检一次,启程时,30辆警车押队,200余名荷枪实弹的彪形大汉前呼后拥。 195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派出六架专机和300多名礼仪小姐,将它从巴黎接到伦敦,法国破例允许丘吉尔用手指摸画,但规定手指必须反复洗刷和严格消毒,赏心一刻,第十二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欧洲人文主义者一般把欧洲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时期,第二个时期为中世纪。</p><p>17、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 3 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 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秦实行暴政,民心大失,二世而亡。代秦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该如何吸取秦亡史训,稳固天下民心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重点知识:黄老之学的两个特点。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内容和影响。,(1)背。</p><p>18、对文化的认识,1、思想文化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 (人类实践产生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指导人类行动) 2、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又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优秀的思想文化对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其 产生和发展都有过曲折的过程,代价巨大; 5、科学技术是构成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石; 6、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7、不同文化相互交融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步; 8、要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批判继承、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 ,本教材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