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七年级数学
2.4等式的基本性质。2.4等式的基本性质。B、由3x-2=2x+2得x=4。C、由2x-3=3x得x=3。2、理解掌握并等式的基本性质2.。3、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等式变形.。2、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哪些。怎样求出一元一次方程6x+2=4x-5的解呢。等式的基本性质1。C.3x-(2-4x)=5。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数学Tag内容描述:<p>1、负整数 正整数 零 负分数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零 有理数 或 正分数 整数 分数 有理数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有理数的分类: 说明: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分类的结果应无遗漏、无重复; 零是整数,但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符号 绝对值 0 1 距离 知识梳理 知识点2、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数轴:规定了__ ,_ __和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 2、相反数:只有______不同,而_______相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_____. 3、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若a、b互为倒数,则ab_____. 4、。</p><p>2、2.4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夯实基础1、 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 )A、由得x=2yB、由3x-2=2x+2得x=4C、由2x-3=3x得x=3D、由3x-5=7得3x=72、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正确的是( )A、如果a=b,那么a+c=b-c; B、如果,那么a=b;C、如果a=b,那么; D、如果a2=3a,那么a=33、如果x+8=10,那么x=10+_________.4、如果-3x=8,那么x=________.二、能力提升5、在4x2=1+2x两边都减去_______,得2x2=1,两边再同时加上________,得2x=3,变形依据是________6、在x1=2中两边乘以_______,得x4=8,两边再同时加上4,得x=12,变形依据分别是________7。</p><p>3、2.4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并等式的基本性质1.2、理解掌握并等式的基本性质2.3、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等式变形.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1、2.四、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等式变形.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下图:我们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或减)同样的量,天平还是保持平衡下面我们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二)讲授新课实践: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的天平两边放入质量相同的砝码,并把这种状态想象成一个等式成立的形式,利用它来研究等式具有什么性质.(1)在天平的一边再。</p><p>4、2.4等式的基本性质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理解掌握并等式的基本性质1.2、理解掌握并等式的基本性质2.3、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等式变形.范围:自学课本P83-P84,完成练习.二、预习要点1、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加(或减去) ,所得的等式仍然成立.2、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 (除数不能是0),所得的等式仍然成立.三、预习检测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得结果仍为等式:1、若x53,则x3 ;2、若2x63x,则2x 6;3、若0.2x1,则x ;4、若2x8,则x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要点1、等式的基本性质1、2及如何用字母表示.。</p><p>5、2.3等式与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概念.2、掌握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3、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有关等式、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四、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看到过下面的式子:3+(-5)=-2,a(b+c)=ab+ac,3-2x=5,6x-3=y+4.请你观察这四个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下面我们学习等式与方程.(二)讲授新课思考:我们看到过下面的式子:5+(-2)=3,m(a+b)=ma+mb,4+x=7,x+5=y-4.请你观察这五个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思。</p><p>6、因式分解复习,一、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分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即:一个多项式几个整式的积,因式分解,整式乘法,互逆,1、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2、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哪些?请将不正确的改成正确的。,3、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那么这个多项式是: 。,4、若 能分解为 ,试求 的值。,5、已知 有一个因式 为 ,则另一个因式 是: 。,6、一个多项式若能因式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则这个多项式被其中任一个因式除,所得的余式为 。,二、因式分解的方法,1、提取公。</p><p>7、七年级上册,2.5.2 一元一次方程,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怎样求出一元一次方程6x+2=4x-5的解呢?,下面我们学习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目标,1、理解移项的概念. 2、理解移项的推导过程及依据. 3、掌握移项一定要变号. 4、会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改变符号后,位于方程左右两边,mxn,等式的基本性质1,变号,1、把方程一边的某项__ 移到另一边,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2、移项的目的是:通过移项,含有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_____ ,使方程更接近 的形式 3、移项的理论根据是____ ,移项一定要 ,预习反馈,预习检测,。</p><p>8、2.5.3一元一次方程一、夯实基础1、下列四组变形中,属于去括号的是( )A5x40,则5x4 B2,则x6C3x(24x)5,则3x4x25 D5x21,则5x32、解方程,去括号正确的是( ).A BC D3、由方程5(x1)2(2x3)1得到5x54x61,这种变形叫做________,它要注意的是____________.4、化简:(5a3b)3(2a4b)___________.二、能力提升5、解方程步骤下: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检验知:不是原方程的根,说明解题的四个步骤有错,其中做错的一步是( ).A B C D6、将方程(3m1)x6(2m3)中,x2时,m的值是( )Am Bm Cm4 Dm47、解方程。</p><p>9、10.3数据的表示,数据的表示,统计图表,某地气候资料表,问题1 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呈递 增趋势,1952年只有679亿元,1962年上升到1149.3亿元, 1970年上升到2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517.8亿元, 1990年上升到18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404亿元, 1990年上升到18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404亿元。 ,(1)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地表达这一段文字信息; (2)再设计一张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明这种递增趋势; (3)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说说你的 看法。,解放后我国GDP统计表,统计表的特点: 统计表可。</p><p>10、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 学 分 析 教材 分析 方程和方程组是本学段 数与代数 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 最基础的代数方程 它不仅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且也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二次方程 分式方程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