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67~68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角3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
北师大版认识角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p>1、认识角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6768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判断角、做角。 3、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 在生活中找角,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比较大小。教具准。</p><p>2、认识角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6768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判断角、做角。 3、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 在生活中找角,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比较大小。教具准。</p><p>3、认认 识识 角角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 利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 67 68 页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 认识角的过程 通过找 画 折等活 动 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学会规范画角 标记角和读角 2 通过操作初步会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中知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口有关 与边的长短无关 3 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 辨。</p><p>4、北师大版 认识角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67 68页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 是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认识角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初步会。</p><p>5、认识角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 找一找 折一折 比一比 等活动 直观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2 结合生活情境 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能辨认角的大小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让学。</p><p>6、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 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设计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请在下面画一个你喜欢的角 请在下面画一个你喜欢的角 请再画一个规范漂亮的角 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请再画一个规范漂亮的角 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一 判断 并说明理由 一 判断 并说明理由 角的边越长角的边越长 角就越大 角就越大 角的大小与开口有关 角的大小与开口有关 一个角只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 一个角只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p><p>7、角,认识,顶点,边,边,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是,是,是,不是,不是,不是,2,3,1,读作:角1,读作:角2,读作:角3,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角,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想知我的大与小要看张口不看边,2,3,4,5,6,1,这里一共有()个角,6。</p><p>8、,认识角,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顶点,边,边,1,读作: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顶点,边,边,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一,两,.,顶点,边,学一学:怎样画角?,.,顶点,边,边,.,总结:,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第一关:慧眼识角,数学游乐园,.,(),(),(),(),(。</p><p>9、认识角【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p><p>10、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角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通过 找一找 折一折 比一比 等活动 直观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 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p><p>11、认识图形认识图形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 能识别 2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 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体 培养学生观察 探索的能力是重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 体是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p><p>12、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 比例的认识比例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赵庄镇三座楼小学 张贤伦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材第 16 页 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 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 结合实例 培养学生将新 旧知识融 会贯通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