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标本的采集和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采集指南 1 .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应在无菌操作。1.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标本采集管理 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4.患者准备 5.运送管理 6.不合格标本拒收。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临床微生物标本 的采集与送检。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

标本的采集和Tag内容描述:<p>1、临床细菌检验标本采集指南 1 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应在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原则下认真进行。 2 已采集原始标本都应置于、密封的容器中运送,含有明显区分各部门文字标 志。 3 带针头的注射器运送标本到实验室,用无菌试管或防护装置套住注射针,再 置于防漏塑料袋中运送。 4 避免来自寄生菌的污染,应当保证每份标本代表感染过程。健康宿主在感染 的许多部位也可出现的正常菌丛,主要来自皮肤、黏膜和呼吸道,它若过早、过 度生长,掩蔽了真正的病原菌,干扰培养结果解释。 5 采集足够量标本,材料不足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 6 已采集。</p><p>2、标本的采集、运输及分析前质量控制,1,.,目录,1.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标本采集管理 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4.患者准备 5.运送管理 6.不合格标本拒收,2,.,前言,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实验室自动化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人员素质的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在不断增加,临床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临床检验,这就使检验科面临新的挑战:必须重视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其实质是对检验过程的控制: 分析前质量管理:医生开单至送至实验室 分析中质量管理:根据实验室标准进行检验 分析后质量管理:标本储存,检验误差70%来自分。</p><p>3、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采集的基本原则,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采样后立即送检 5.标本容器须无菌,但不得有消毒剂 6.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如何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标本采集时机 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的质与量 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镜检筛选合格标本(退检制度) 高质量、 多种分离培养基 培养环境,标本分类,1。血液及骨髓标本 2。呼吸道标本 3。泌尿生殖道标本 4。粪便标本 5。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6。穿刺液标本 7。真菌感染标本,血液及骨髓标本,采集。</p><p>4、临床微生物标本 的采集与送检,主要内容,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标本的运送与拒收原则 各种标本的采集 何时采 怎么采 采多少 怎么送,?,标 本 采 集,标 本 采 集,60%以上的实验误差发生在分析前!标本采集正确与否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应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标本采集的意义,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为保证标本的质量,获得阳性结果,应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采集量和采集时间并应及时送检,特殊标本还需注明采集时间。,基本原则,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p><p>5、临床微生物检验,常见标本的采集 及相应标本的微生物分布情况,临床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血液、骨髓标本 泌尿生殖道标本 粪便标本 呼吸道标本 脓液及创伤感染标本 穿刺液 真菌感染标本,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及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应掌握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标本采集尤为重要。,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早期采集 采集标本最好是在病程早期、急性 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素药物之前 严格无菌操作 尽量减少或避免与病灶周围正常菌群和外源性细菌污染标本(如中段尿标本及阴道分泌物的采集) 采集适量标本 标本。</p><p>6、矿物 岩石标本的采集与整理 科技信息0职校论坛oSCIENCEamp TECHNOLOGYINFORMATION2011年第23期 矿物 岩石标本的采集与整理 张英杰 华北水院水利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摘要 矿物和岩石标本的采集与整理 是进行地质。</p>
【标本的采集和】相关PPT文档
标本的采集与运输ppt演示课件
课件: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及送检.ppt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ppt
常见标本的采集及相应标本的微生物分布情况.ppt
【标本的采集和】相关DOC文档
细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矿物、岩石标本的采集与整理.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