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医学病毒学 Medical Virology 目 录 1 2 病毒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 病毒的致病机制 3抗病毒感染免疫机制 概述 v 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水平传播和垂直病毒的传播方式。1.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途径。1)掌握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的感染类型。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Tag内容描述:<p>1、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医学病毒学 Medical Virology 目 录 1 2 病毒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 病毒的致病机制 3抗病毒感染免疫机制 概述 v 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病毒通过一定的途径侵入易 感宿主并在细胞内进行增殖的过程 。 v 病毒性疾病(viral disease):病毒感染后出现明显的临 床症状和体征。 病毒感染后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但获得免疫力。 v 病毒感染的结局取决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 病毒:毒力、侵入数量和途径等。 宿主:基因背景、免疫、年龄与健康状况等。 1.病毒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 v 病毒感染来源 外源性感染:病毒来自病人、病。</p><p>2、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viral infection and immunity) 教学大纲 掌握:掌握: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 传播(概念和举例);病毒感染的类型:传播(概念和举例);病毒感染的类型: 显性感染、隐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显性感染、隐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 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迟发感染)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迟发感染) 的概念和举例。的概念和举例。 熟悉:熟悉:病毒的致病机制;干扰素的定义、病毒的致病机制;干扰素的定义、 分类、功能、抗病毒机制。分类、功能、抗。</p><p>3、第11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学习要点一、病毒的感染1.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途径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个体之间,或受染动物与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2)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感染途径皮肤与粘膜十病毒侵入机体的主要门户。病毒在机体内播散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局部播散;血循环播散;沿神经干移行。2.病毒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通过隐性感染,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也可向外界播散病毒。显性感染 机体在感染病毒后因组织。</p><p>4、张丽芳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 温州医学院,第24章 病毒感染与免疫,张丽芳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 温州医学院,病毒感染与免疫,病毒的致病作用 抗病毒免疫,张丽芳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 温州医学院,病毒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的类型 病毒与肿瘤,张丽芳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 温州医学院,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主要通过皮肤和粘膜传播。 垂直传播 (vertical transmission): 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给 子代的方式,张丽。</p><p>5、医 学 微 生 物 学(Medical Microbiology),第二篇 病毒学,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掌握: 感染的概念,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干扰素定义。,教 学 目 标,熟悉: 干扰素抗病毒机制。病毒中和抗体的概念及抗病毒感染作用机制。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持续性感染的种类与特点。 了解: 病毒的致病机理,病毒与人类肿瘤的关系。干扰素种类。,思考:,病毒怎样进入我们的机体? 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是一样的吗? 我们的机体如何防御病毒的感染? 病毒的致病机制与病毒的种类或结构有关系吗?,干扰素出现的背景病毒肆虐的年代,50年代。</p><p>6、医学微生物学,病毒的感染和免疫,主要内容,病毒的致病作用 抗病毒免疫,重点和难点,垂直传播 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 病毒的致病机制 干扰素 抗病毒免疫 中和抗体,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水平传播: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是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垂直传播方式及常见病原体感染,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一)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杀细胞效应 稳定状态感染 包涵体形成 细胞凋亡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CPE): 病毒。</p><p>7、1,CHAPTER 24,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Viral Infection and Immunity,.,2,1)掌握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的感染类型; 2)熟悉病毒的致病机制、抗病毒免疫; 3)了解特殊的抗病毒免疫。,学习要求,.,3,There are two types transmissions,垂直传播 Vertical transmission,动物人,水平传播 Horizontal transmission,人人,.,4,水平传播,人,水平感染,人,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病毒侵入机体的重要门户,Horizontal transmission refers to the virus infections transmitted from one individual to another.,输血、输液、器官移植,呼吸道,消化道,。</p><p>8、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医学病毒学,Medical Virology,1,目 录,1,2,病毒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3,抗病毒感染免疫机制,2,概述,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病毒通过一定的途径侵入易感宿主并在细胞内进行增殖的过程 。 病毒性疾病(viral disease):病毒感染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病毒感染后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但获得免疫力。 病毒感染的结局取决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 病毒:毒力、侵入数量和途径等。 宿主:基因背景、免疫、年龄与健康状况等。,3,1.病毒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病毒感染来源 外源性感染:病毒来自病人、病畜及。</p><p>9、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一、病毒的致病作用 1.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 2.病毒的感染类型 3.病毒的致病机制 二、宿主的抗病毒免疫 1.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2.特异性抗病毒免疫,主 要 内 容,2,.,一、病毒的传播方式,3,水平传播(horizatal transmission) :是指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所导致的感染,其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眼和破损皮肤等。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是病毒感染的特点之一,病毒通过胎盘、产道等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BVHIV,病毒的传播方式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4,.,人类病。</p><p>10、第19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水平传播: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是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乙型肝炎病毒等。,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产前 胎盘 风疹、巨细胞病毒、梅 毒螺旋体、弓形体、淋 病奈瑟菌 围产期 已感染的产道 衣原体 产后 哺乳 直接接触巨细胞病毒、乙 型肝炎病毒 生殖细胞 人基因组含病毒DNA 多种反转录病毒,垂直传播方式及常见微生物性疾病,类型 途径 微生物性疾病,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p><p>11、第11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p115,重点: 1. 病毒的垂直感染。 2.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潜伏感染)。 3.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 4. 干扰素。,一、病毒传播方式,水平传播:,皮肤和粘膜(眼、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血液(输血注射等、损伤、昆虫叮咬),垂直传播:,病毒在人群的不同个体之间传播方式。,病毒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胎盘、产道、哺乳,二、病毒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A.可获得免疫力 B.重要传染源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1. 根据病毒感染后有无症状:,病毒 发病率,天花病毒 100% 麻疹病毒 100% VZV(水。</p><p>12、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of Virus,病毒感染: 病毒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侵入易感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 结局取决于:病毒种类及其毒力 机体免疫状态 免疫保护 免疫病理损伤,病毒的感染,第一节 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一、病毒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病人、带毒者、病畜、带毒动物 内源性感染:机体中潜伏病毒 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污染的血制品及医疗器械,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一)、水平传播 (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或受染动物 与人群间的传播,病毒侵入机体的重要门户,皮肤,黏膜,。</p><p>13、第19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水平传播: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是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乙型肝炎病毒等。,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产前 胎盘 风疹、巨细胞病毒、梅 毒螺旋体、弓形体、淋 病奈瑟菌 围产期 已感染的产道 衣原体 产后 哺乳 直接接触巨细胞病毒、乙 型肝炎病毒 生殖细胞 人基因组含病毒DNA 多种反转录病毒,垂直传播方式及常见微生物性疾病,类型 途径 微生物性疾病,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p><p>14、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http:/www.docin.com/sundae_meng,1)掌握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的感染类型; 2)熟悉病毒的致病机制、抗病毒免疫; 3)了解特殊的抗病毒免疫。,学习要求,http:/www.docin.com/sundae_meng,病毒的感染 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传播方式与感染途径 病毒在机体内的播散和病毒的排泄 病毒感染的类型 病毒的致病机制 抗病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学习内容,http:/www.docin.com/sundae_meng,何谓病毒感染?,病毒以一定的方式侵入宿主后,在宿主的易感细胞中进行复制和基因表达,并在宿主机体中进一步扩散,引起。</p><p>15、作者 : 李凡 王国庆,单位 :吉林大学医学部,第二十三章,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of virus,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重点难点,1.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类型与致病机制; 2. 干扰素的产生,分型及作用机理; 3. 抗病毒免疫与中和抗体。,1.病毒在体内播散方式、致肿瘤作用; 2. 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了解机体的特异性抗。</p><p>16、第二十六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掌握: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机理、感染类型 熟悉:抗病毒的免疫,病毒的感染方式,病毒感染:病毒通过一定的方式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感染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在特定条件下直接进入血液,感染机体叫水平感染。 1、通过粘膜表面的传播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