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编号:4935667]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p>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从现实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问题序列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观察、描绘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建构知识体系。 二、理论依据 (1)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图式(scheme)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学习过程是一个同化、顺应和建立平衡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能动建构的过程。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p><p>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授课内容需要,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前面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是对全球大洋环流的分布及运动规律的概述。2课程标准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a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p><p>3、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解释其成因。2、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在认识洋流的形成原因是由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过程中,学会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2、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教学重点:1、世界洋流的成。</p><p>4、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题名称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 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本要求 1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示。</p><p>5、第三章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解释其成因 2 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 1 在认识洋流的形成原因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