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件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第三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线形设计首先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道路勘测设计 (第一章 绪论) 主讲。17656552 道路勘测设计 答疑时间。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书、设计阶段划分和设计。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道路勘测设计。公路勘测设计 GD09-2第六组。《道路勘测设计》Ch6道路交叉口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Tag内容描述:<p>1、公 路 勘 测 设 计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说课内容 五、特色与创新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三、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 一、课程设置 v一、课程设置 行业背景分析,企业调研 工程设计单位 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工程管理单位 宜昌市公路管理局 工程施工单位 宜昌市宏发路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监理单位 宜昌市虹源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专业教师 道桥专业的骨干教师 在 专业委员会 设 计 院 工 地 现 场 一、课程设置 课程定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宜昌及周边地区,服 务交通建设行业。适应道桥生产、建设、 管理第一线需要,具。</p><p>2、道路勘测设计 (第一章 绪论) 交通运输方式及道路运输的特点、地位与作 用。 我国道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近远期规划。 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分级分类和技术标准。 控制道路设计的因素和条件。 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书、设计阶段划分和设 计内容。 内容提要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及道路运输 一 交通运输系统 1.交通运输方式组成及特点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 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远程客货运量大、连续性较强、成本较低、速度较 高,但建设周期 长、投资大,定点运行,中转多 水运:水运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少、。</p><p>3、第三节 竖曲线 l 1定义: l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 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 1 2 i1 i2 i3 变坡点: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点。 变坡角:相邻两条坡度线的坡角差,通常用坡度值之 差代替,用表示,即 =2-1tg2- tg1=i2-i1 凹型竖曲线 0 凸型竖曲线 0 l2竖曲线的作用: n(1)其缓冲作用:以平缓曲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 在变坡点的突变。 n(2)保证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 n 凸形:纵坡变化大时,盲区较大。 n 凹形: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下线。 n(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 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p><p>4、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 4.1 概 述 定义: 用一曲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 作用: 反映路线在纵断面上的形状、位置及尺寸的图形叫路线 纵断面图,它反映路线所经地区中线之地面起伏情况 与设计标高之间的关系,它与平面图、横断面图结合 起来,就能够完整地表达道路的窨位置和立体线形。 设计依据: 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 、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 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 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综合 设计 4.1 概 述 目的: 设计。</p><p>5、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 n 第一节 概 述 n 第二节 纵坡及坡长设计 n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n 第四节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 n 第五节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 第一节 概 述 n定义: 沿着道路中线竖向剖面的展开图即为路线纵断面。 n内容: 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路线线位高度及坡度变化情 况的过程。 n依据: 汽车的动力特性; 道路等级; 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 工程经济性等。 n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 的折线; n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续坡度线。 路线纵断面图构成: n地面线:它。</p><p>6、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 道路用地范围与建筑限界 一、道路用地范围 1.定义:道路用地是指为修建、养护道路及其沿线设施而依据 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土地。 2. 公路用地范围的划定 (1)新建公路 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 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少于 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少于3m,二级公路 不少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高填深挖路段:应根据边坡稳定计算确定用地范围。 (2) 改建公路 对现有的公路,。</p><p>7、第一章 绪 论,绪论所讲述的内容,交通运输方式及道路运输的特点、地位与作用。 我国道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近远期规划。 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分级分类和技术标准。 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书、设计阶段划分和设计内容。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道 路,道 路: 具有一定几何形态并满足特定交通功能需求的建筑于大地之上并为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服务的人工构造物。,道 路 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满足特定功能需求的专用道路等。 道 路的人工修建部分可视为人为景观。,机场跑道 分类 干线公。</p><p>8、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本章主要内容: 一、道路交通运输系统 二、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三、道路的组成及道路工程 四、我国道路建设概况 五、道路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各个阶段的任务,道路交通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是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按道路在系统中的不同功能,将道路分为高速公路、干线道路、集散道路和地方道路四类。公路和城市道路按功能、任务和交通量等分别将道路分为五个和四个等级,相应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道路由路线、结构物和沿线附属设施三部分组成,道路工程的内容涵。</p><p>9、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概述 纵坡设计 竖曲线设计,第三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四、平纵面线形组合 道路线形是指一条道路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几何形态。 当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应特别注意平纵横三面协调配合的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顺滑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诱导良好、自然景观协调优美、安全舒适经济。 道路线形设计首先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经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过程。最终以平、纵组合 的立体线形展现出来。道路的空间线形应能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1、线形组合原则 应。</p><p>10、nmg,道路勘测设计,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高利平 (Tel:13704751065),SURVEY AND DESIGN OF ROAD,nmg,自然路鲁迅先生曾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道 路修建在大地表面,供车辆出行和行人步行的人工带状空间结构物。 道路建设程序,nmg,道路等级,道路,技术标准,荷载标准,河流或路线,选线,定线,勘测,平纵横线形设计,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小河小沟,涵洞设计,大河路线,桥梁设计,道路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算或预算,道路施工,工程验收,工程总结,工程质量,竣工资料,nmg,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内容简介,道路勘测设计,汽车行驶理论简介。</p><p>11、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立交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三节 立交匝道及选型,第一节 概述,立交: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不 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立交的作用: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车流 连续运行,提高了通行能力;节约运行时 间和燃料消耗;控制相交道路车辆的出 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立交的组成: 跨线构造物 正线 匝道 出入口 变速车道,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一、按结构物形式分类: 上跨式: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的上方跨过.施工方便, 造价低,排水易处理;占地大,引道长,影 响视线、。</p><p>12、1,第二章 汽车行驶理论,汽车行驶理论:是一门在分析汽车行驶基本规律的基 础上,研究汽车行驶原理、使用性能和行驶性能的学科。,2,第二章 汽车行驶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第三节 汽车的动力性能 第四节 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第五节 汽车的制动性能,3,第一节 概述,一、汽车的一般构造 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部分组成,4,二、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L一车长;B一车宽;H一车高;L1、L2上一轴距; A1、A2一轮距;S1一前悬;S2一后悬;a1一接近角; a2一离去角,5,红旗CA7300 外形尺寸: 全长(mm) 4792 。</p><p>13、公路勘测设计课件,请欣赏,请欣赏,请欣赏,请欣赏,请欣赏,第一章 绪 论,第二节 公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第三节 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阶段及任务,第四节 本课程的任务,第一节 公路发展概况及规划,第一节 公路发展概况及规划,国家综合运输系统的构成,一、交通运输网络构成,第一节 公路发展概况及规划,公路运输的特点 机动灵活、直达运输、不中转、可实现“门到门”的直接运输; 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随意性大; 交通设施限制少、可伸展至任意地区; 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第一节 公路发展概况及规划,公路发展史 古代: 公元2000年。</p><p>14、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第一节 道路用地范围与建筑限界,一、道路用地范围 1.定义:道路用地是指为修建、养护道路及其沿线设施而依据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土地。 2. 公路用地范围的划定 (1)新建公路 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少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少于3m,二级公路不少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高填深挖路段:应根据边坡稳定计算确定用地范围。,(2) 改建公路 对现有的公路,保持其原有的用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