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及答案[编号:2795852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及答案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得道多助。《孟子》是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班级姓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学习目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及答案Tag内容描述:<p>1、眉县槐芽初中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眉县槐芽初中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授课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时间 班级 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小组 小组 课题课题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课时 课时 2 2 课时课时 课型 授导课型 授导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知识 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了解 孟子 散文的特点 理解孟 子的政治主张 背诵两篇短文 积累名言警句 2 反复诵读 理解文意 培养学生文言文自。</p><p>2、孟子 二章 导学案 主备人左红娜 学习目标 1 能解释重要词语 翻译重要句子 2 总结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 3 背诵两篇短文 积累名言警句 4 了解 孟子 散文的特点 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作者简介 孟子 约前372 前289 名轲 字子舆 战国中期邹国 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发。</p><p>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案 一、填空 1、孟子,名________,思想家,教育家,是继________ 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_________ ”,并有“________”之称。孟子是________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p><p>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p><p>5、初三语文备课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班级 姓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编提纲,试背全文。2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3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概括课文的中心论点。(2)同桌学生编写结构提纲。4课文重点论。</p><p>6、精品文档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校本练习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文学文化常识 1 孟子 名 轲 字 子舆 战国 时期 儒 家学派的代 人物 到唐代 将孟子和 孔子 并称 元明时称为 亚圣 2 孟子 是一部记录 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p><p>7、九年级语文(上)复习专题No.7 专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班级 姓 名主备人:朱晓白 审核人:徐美云 时间2020年12月29日阅读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要求回答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