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命题及其关系
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则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判断p是q。q⇒p。
第2讲命题及其关系Tag内容描述:<p>1、第2讲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命题(1)命题的概念:数学中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能够判断的陈述句叫作命题.其中的语句叫作真命题,的语句叫作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图1-2-1特别提醒:若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则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条件.(2)如果qp,则p是q的条件.(3)如果既有pq,又有qp,记作pq,则p是q的条件.常用结论1.充要条件的两个结论:(1)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p><p>2、第2讲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命题(1)命题的概念:数学中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能够判断的陈述句叫作命题.其中的语句叫作真命题,的语句叫作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图1-2-1特别提醒:若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则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条件.(2)如果qp,则p是q的条件.(3)如果既有pq,又有qp,记作pq,则p是q的条件.常用结论1.充要条件的两个结论:(1)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p><p>3、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训练1,例1,训练2,例2,训练3,例3,知识与方法回顾,技能与规律探究,1.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知识梳理,1、对四种命题的认识,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解,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解析,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需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由条件p能否推得条件q;二是由条件q能否推得条件p.对于带有否定性的命题或比较难判断的命题,除借助集合思想把抽象、复杂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外,还可利。</p><p>4、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一 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素材1,二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素材2,三 充要条件的应用,素材3,备选例题,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高考重点考查的考点,常与其他知识综合在一起命题表达形式有:“若p,则q”为真;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四种表述实质意义相同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常用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判断B是A的什么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AB是。</p><p>5、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一 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素材1,二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素材2,三 充要条件的应用,素材3,备选例题,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高考重点考查的考点,常与其他知识综合在一起命题表达形式有:“若p,则q”为真;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四种表述实质意义相同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常用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判断B是A的什么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AB是。</p><p>6、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配套课时作业1(2019大连模拟)设a,bR,若p:a<b,q:<<0,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若p:1<1,则pq;若q:<<0,则a<b<0,qp,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2(2018山东模拟)已知命题p:若x23x20,则x1 或x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的否定是真命题 Bp的否命题是真命题Cp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Dp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答案B解析命题p的否命题是:若x23x20,则x1且x2,是真命题,且p是真命题,故p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逆否命题是真命题,p的否定是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