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第2课罢黜百家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学习目标 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 知道西汉教育制度初步建立的概况 一 从 无为 到 有为 无为而治 道 原因 表现 休养生息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

第2课罢黜百家Tag内容描述:<p>1、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3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p><p>2、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p><p>3、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重难点重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思想内容及其学术代表难点:正确评价宋明理学教学内容导入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宗教的兴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因为官方的确认和扶持,儒学在社会思想文化领域里一举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时期的儒者们研究儒家经典专重发挥词章考据和文字训诂,死守着所谓“注不驳经,疏不。</p><p>4、第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2、过程与方法:结合史料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结合教材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重点难点重点:1.分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难点: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p><p>5、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演示结束 从 无为 到 有为 无为而治 与民休息 休养生息 国家统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提出 国家统一 道家 儒学体系 春秋大一统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儒学成为正统 专制主义 五经 太学 正统 董仲舒新。</p><p>6、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学习目标 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 知道西汉教育制度初步建立的概况 一 从 无为 到 有为 无为而治 道 原因 表现 休养生息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p><p>7、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 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 2016新课标全国卷 文综24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汉代崇尚儒学 尊 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孔子言论的 论语 却不在 五经 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 为阐发孔子。</p><p>8、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 分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 2 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重难点 一 从 无为 到 有为 1 汉初的 无为而。</p><p>9、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 联系汉初的时代背景 理解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思想提出的必要性 初步形成对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特定的思想文化的认识 2 知道 大一统。</p><p>10、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3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6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学校的设立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p><p>11、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知识点一从 无为 到 有为 1 汉初 无为而治 1 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 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 政策 采取 的政策 3 表现 减轻田租 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让大量士兵回家 授予田宅 免除一定的 4 作用。</p><p>12、2014年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一 学习目标 识记 汉武帝数次 举贤良对策 和董仲舒应对 春秋繁露 新儒学体系的特色和内容 五经 太学 地方教育系统 理解 举贤良 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p><p>1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创办太学等手段 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难点 1 重点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p><p>14、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目标 1 阅读教材 识记汉初统治者实行 无为而治 和汉武帝 有为 的具体表现 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 汉武帝尊儒的主要措施 2 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p><p>15、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 从 无为 到 有为 1 汉初的 无为而治 1 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 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 2 表现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 作用。</p><p>16、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 2015新课标全国 卷文综40 25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 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 排斥佛 道 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 认为周公 孔子之道在孟子。</p><p>17、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查漏补缺 无法无理难容诛地灭罪恶滔 天 天 天 天 汉初治国思想 无为而治 萧规曹随 文景之治 黄老思想 动荡之后的治国良方 西汉初立 凡米石五千 人相食 死。</p><p>18、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观察下图 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 就目的来看 汉武帝 罢黜百家 与秦代 焚书坑儒 是一致的 但其手段远远高明于秦代 效果也大相径庭 陕西茂陵博物馆蜡像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武帝为实现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提示 措施 提高儒家的地位 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以儒家思想垄断教育 影响 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p><p>19、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新课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诠解 课前自主学习 一 从 无为 到 有为 1 无为 1 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 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 表现 吸取道家 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 作用 促进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无为而治 点拨 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 主要是针对当时经济残破 极端贫困的局面 为恢复。</p>
【第2课罢黜百家】相关PPT文档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高中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人民版必修3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30张).ppt
人教版必修3 第1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32张).ppt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16张PPT).ppt
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2)(19张).ppt
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37张).ppt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ppt
【第2课罢黜百家】相关DOC文档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案2.doc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案.doc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案4.doc
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真题分类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必修3.doc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高中历史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二历史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教学案.doc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案.doc
2012高中历史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罢黜百家】相关其他文档
高中历史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