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分析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2.1电阻元件的连接及分流、分压公式 2.2实际电源间的等效变换 2.3支路电流法与网孔电流法 2.4节点电压法 2.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6齐次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 2.7受控源的原型及其含受控源电路的计算。3.7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功率。
电子电路分析Tag内容描述:<p>1、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试题库第一部份 应知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 差分放大电路是为了_________而设置的。 ( )A、稳定Au B、放大信号 C、抑制零点漂移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负反馈组态是_________。 ( )A、压串负 B、流串负 C、压并负3. 差分放大电路RE上的直流电流IEQ近似等于单管集电极电流ICQ_________倍。( )A、1 B、2 C、34. 为了使放大器带负载能力强,一般引入_________负反馈。 ( i. A、电压 B、电流 C、串联1、 三端集成稳压器CW7812的输出电压是_________。b) A、12V B、5V C、9VA、饱和 B、截止 C、交越 D、频率5. 共模抑制比是。</p><p>2、4 4用万用表不同欧姆挡测量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时 会观察到测得的阻值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 万用表各表挡内阻不同 4 5稳压管与普通二极管相比较 其特性上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普通二极管工作在正向导通区 稳压管工作。</p><p>3、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 1电路与电路模型1 2电流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1 3基尔霍夫定律1 4欧姆定律及有源二端网络的伏安关系式 1 3基尔霍夫定律 1 3基尔霍夫定律 1 3 1几个名词术语 支路 把电路中几个元件首尾相连。</p><p>4、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 1电路与电路模型1 2电流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1 3基尔霍夫定律1 4欧姆定律及有源二端网络的伏安关系式 1 1电路与电路模型 电路是电荷流通的路径 是为了某种需要由电工设备或元件按一定方式。</p><p>5、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正弦交流电的优越性: 便于传输;易于变换 易于传输和控制 交流电机结构更简单,3.1 正弦量的三要素及相位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计算法 3.3 正弦电路中的电阻、感抗、容抗 3.4 正弦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 3.5 正弦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 3.6 阻抗的串并联及正弦电路的相量图 3.7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3.8 功率因数的提高 3.9。</p><p>6、第1章直流电路的计算,2.1电阻元件的连接及分流、分压公式 2.2实际电源间的等效变换 2.3支路电流法与网孔电流法 2.4节点电压法 2.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6齐次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 2.7受控源的原型及其含受控源电路的计算,2.6齐性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2.6齐性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2.6.1 齐次定理,齐性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反映了线性电路的重要特征,可表述为:当。</p><p>7、3.1 正弦量的三要素及相位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计算法 3.3 正弦电路中的电阻、感抗、容抗 3.4 正弦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 3.5 正弦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 3.6 阻抗的串并联及正弦电路的相量图 3.7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3.8 功率因数的提高 3.9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谐振,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3.7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功率,3.7.1 瞬时功率,。</p><p>8、第一章DC电路的计算,2.1电阻元件的连接和分流分压公式,2.2实际电源间的等效变换,2.3支路电流法和网状电流法,2.4节点电压法,2.5达文南定理和诺顿定理,2.6齐次性定理,叠加定理和代换定理,2.7受控源及其含受控源电路原型的计算,2.3支路电流法和网状电流法,2.3支路电流法和网状电流法, 2.3.1支路电流法,对于有b个支路和n个节点的电路,以b个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写“n-1”个独立的。</p><p>9、3.1 正弦量的三要素及相位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计算法 3.3 正弦电路中的电阻、感抗、容抗 3.4 正弦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 3.5 正弦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 3.6 阻抗的串并联及正弦电路的相量图 3.7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3.8 功率因数的提高 3.9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谐振,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3.6 阻抗的串并联及正弦电路的相量图,1.阻抗的串联,3.6。</p><p>10、3.1 正弦量的三要素及相位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计算法 3.3 正弦电路中的电阻、感抗、容抗 3.4 正弦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 3.5 正弦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 3.6 阻抗的串并联及正弦电路的相量图 3.7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3.8 功率因数的提高 3.9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谐振,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3.3 正弦电路中的电阻、感抗、容抗,根据 欧姆定律,3.3。</p><p>11、第4章 耦合电感元件的概念及同名端测试,4.1 耦合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及同名端测试 4.2 含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计算 4.3 理想变压器,4.2 含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计算,4.2.1 耦合电感元件的串联:,等效电感增加为,一、顺向串联,感性增强了,二、反向串联:,P66例44 解 (1)加直流,线圈的自感阻抗、互感阻抗为零 。,(2)第一次顺串,等效阻抗大;第二次反串,等效阻抗小。,(3)第 一。</p><p>12、第4章 耦合电感元件的概念及同名端测试,4.1 耦合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及同名端测试 4.2 含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计算 4.3 理想变压器,4.3 理想变压器,变压器通过互感线圈耦合来实现对交流电升压及降压。实际变压器本身有一定的功率损耗。 理想变压器理想化的互感耦合元件。无损耗、无畸变地变换电压、 变换电流; 变换阻抗。 性能优良的实际变压器忽略了次要因素后,工作状态接近于理想变压器。,4.3。</p><p>13、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1电路与电路模型 1.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3基尔霍夫定律 1.4欧姆定律及有源二端网络的伏安关系式,1.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1.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电流强度的简称,用符号表示,常用单位为安培(A)。电流是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与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即。</p><p>14、第1章直流电路的计算,2.1电阻元件的连接及分流、分压公式 2.2实际电源间的等效变换 2.3支路电流法与网孔电流法 2.4节点电压法 2.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6齐次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 2.7受控源的原型及其含受控源电路的计算,2.7受控源的原型及其含受控源电路的计算,2.7受控源的原型及其含受控源电路的计算,前面各章节出现的用圆形符号表示的电流源、电压源,其值是确定的,能独立向外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