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作业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heredity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特点具稳定性遗传型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习题一填空题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事例很多其中最直接的证明有三个经典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作业Tag内容描述:<p>1、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 heredity 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 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 特点 具稳定性 遗传型 genotype 又称基因型 指某一生物个体所。</p><p>2、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习 题 一 填空题 1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事例很多 其中最直接的证明有 三个经典实验 2 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 即 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 3 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 在细。</p><p>3、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一切生命体最基本的属性之一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乔媛媛,1遗传(heredity,inheritance)的物质基础,一、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确认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TransformationexperimentofS.pneumoniae)-F.Griffith1928;Avery等19441949年T2噬菌体的感染实验TMV(TobaccoMosaicVirus)拆分与重建实验。</p><p>4、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基因突变:,三、微生物的变异机制,(一)、基因突变与损伤修复,突变,自发突变,诱变,环境因素的影响,DNA复制过程的偶然错误等而导致,一般频率较低,通常为10-6-10-9。,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对生物体的DNA进行直接作用,突变以较高的频率产生。,1、诱发突变:物理、化学核生物的因素,提高突变率的人为的作法(1)碱基的置换,基因突变的机制,(2)移码。</p><p>5、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二)教学要求,1、掌握遗传和变异、基因突变、突变率、质粒、转座子等专业术语。2、熟悉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方式、质粒特性和医学上重要的质粒。3、熟悉菌种选育的概念、保藏原理和方法。4、了解菌种选育的方法。,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间不同个体不完全相同,遗传(inheritance)和变异(variation)是生命的最本质特性之一,遗传型:,表型。</p><p>6、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 1转化实验 1928, Griffith RII + SIII(加热杀死) 小鼠死 血液中分离出SIII 1944, Avery等 证明只有SIII的DNA才能将RII转化为SIII, DNA是遗传物质. RII + SIII的DNA。</p><p>7、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一切生命体最基本的属性之一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乔媛媛,1遗传(heredity,inheritance)的物质基础,一、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确认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TransformationexperimentofS.pneumoniae)-F.Griffith1928;Avery等19441949年T2噬菌体的感染实验TMV(TobaccoMosaicVirus)拆分与重建实验。</p><p>8、第七章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3.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4.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的少数特定基因。</p><p>9、1,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菌种保藏,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三节微生物的突变第四节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第五节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应用第六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2,本章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理解遗传型与表型、遗传与变异等概念2熟悉三个经典实验的过程以及说明的问题3了解七个水平,熟悉其中相关概念4掌握基因突变类型、特点与机制5理解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平板培养过程与说明问题6掌握细菌基因重组。</p><p>10、1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菌种保藏 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三节微生物的突变第四节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第五节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应用第六节菌种的衰退 复壮和保藏 2 本章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理解遗传型与表型 遗传与变异等概念2熟悉三个经典实验的过程以及说明的问题3了解七个水平 熟悉其中相关概念4掌握基因突变类型 特点与机制5理解变量试验 涂布试验影印平板培养过程与说明问题6掌握细菌基因重组。</p><p>11、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l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l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l第三节 基因重组 l第四节 基因工程 l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三个经典实验 (一)经典转化试验 FGriffith(1928年) 肺炎双球菌,可使人患肺炎,也可使小 白鼠患败血症而死亡。它有多种菌株,其中 具有荚膜,且菌落表面光滑(smoth)的致 病菌株,称S型;另一种不形成荚膜,菌落粗糙 (rough),无致病性,称R型。 FGriffith作了3组实验如下图 后来,有三位科学家将第三组实验进行如下改 进:从高温灭活的S型细菌。</p><p>12、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二节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第三节质粒和转座因子第四节基因突变及修复第五节基因重组第六节微生物育种第七节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1,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遗传:亲代将自身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和功能,变异: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10-510-6)出现,性状变化幅度大。</p><p>13、,1,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菌种保藏,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三节微生物的突变第四节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第五节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应用第六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2,本章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理解遗传型与表型、遗传与变异等概念2熟悉三个经典实验的过程以及说明的问题3了解七个水平,熟悉其中相关概念4掌握基因突变类型、特点与机制5理解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平板培养过程与说明问题6掌握细菌。</p><p>14、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一切生命体最基本的属性之一 1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的物质基础 一 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确认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TransformationexperimentofS pneumoniae F Griffith1928 Avery等1944 1949年T2噬菌体的感染实验TMV TobaccoMosaicVirus 拆分与重建实验 1 Griffith的转。</p><p>15、第八章微生物遗传,ChaptereightMicrobialGeneticswugenfu,内容,引言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变异微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的应用,微生物遗传的重要性:微生物是研究遗传的好材料,1、个体简单,一般为单倍体,使结果容易分析。2、繁殖速度快,易于积累不同的代谢物,能无性繁殖。3、菌落形态多样,观察方便。4、环境对其作用直接而均匀。5、能在简单的合成培养基上生长,培养方便。,第一节。</p><p>16、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点突变2感受态3基因工程4接合5F菌株6诱变育种7营养缺陷型(auxotroph)8准性生殖9重组DNA技术10基因重组11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和移码突变12转导和转化4413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Y14接合和转染15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16夹层培养法(sandwich plating culture)17限量补充培养法(limited supplemental plating)18生长谱法(auxanography)19双重溶源菌(double lysogen):20溶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二、选择题。</p>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作业】相关PPT文档
普通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遗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ppt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ppt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第八章.ppt
普通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遗传.ppt
C-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ppt
C+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ppt
微生物教程yyd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ppt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学PPT演示课件
C-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PPT课件
普通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遗传ppt课件.ppt
微生物理论课件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作业】相关DOC文档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doc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doc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doc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答案.doc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习题及答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