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1.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Tag内容描述:<p>1、4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训练 第二课时 1 从诗的体裁看 次北固山下 是一首 诗 从表达方式看 它是一首 诗 2 次北固山下 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 次北固山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p><p>2、4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训练 第一课时 1 观沧海 的作者是 字 末年 家 家 诗人 他的诗以 见称 2 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 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 观沧海 中 诗人观赏沧海的立足点在。</p><p>3、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 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准确朗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2 感知诗歌内容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4 品味语言 体味诗歌的意境 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增强古诗文修养 曹操简介 曹操 公元155 220 字孟德 沛国谯县人 今安徽省亳县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与曹丕 曹植合称 三曹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p><p>4、15、古代诗歌四首课型:古诗 讲读教学目标:1. 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 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枯藤 昏鸦 天涯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二、导入新课,学习观沧海讲一个曹操的故事,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1作家作品简介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p><p>5、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我国发展得最有成就的文学体裁分别有唐代的唐诗、宋代的宋词、元代的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古体诗,近体诗,出现最早诗经(四言),成熟于唐代(五言、七言),形成于唐代,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七言,词(又称长短句),两宋成就最高,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宋。</p><p>6、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四首诗歌。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观沧海,曹操,曹操简介,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o)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建安九年。</p><p>7、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导入新课,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p><p>8、4古代诗歌四首,课时目标,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2.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诗句的含义,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3.品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情境导入,盛夏早已过去,寒冬即将来临。沐浴着冬天这亮丽的阳光,让我们绽放出学习的热情,走进碣石山,跨越的千年时空跟随诗人一起去观赏沧茫的大海!,作者档案,曹操,字孟德,沛。</p><p>9、1 / 10 第 15 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第 15 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教师寄语:学记古诗,聪慧一世。 学习目标: 1.学习这四首诗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 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2)次北固 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钱塘湖春行写春。</p><p>10、1 / 11 第 15 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第 15 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2.以多种形式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观沧海。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 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p><p>11、15 古代诗歌四首 课型 古诗 讲读 教学目标 1 学习这五首诗 朗读 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朗读 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讲读 讨论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检查预习 1 查字典 读准下列字的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枯藤 昏鸦 天涯 2 自己练习读这五。</p><p>12、古代诗歌四首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 朗读并背诵诗歌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重难点 能力目标 体味各首诗歌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 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p><p>13、秋天的黄昏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p><p>14、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背诵诗歌,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熟练背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文本解读 观沧海 一、初读诗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