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二节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 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 会安装滑轮组 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
第十二章第二节Tag内容描述:<p>1、第二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 本节目录 基础梳理 自学导引 要点透析 直击高考 考点探究 讲练互动 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技法提炼 思维升华 一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 内容 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p><p>2、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 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 会安装滑轮组 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p><p>3、课题 滑轮 学习目标 1 知道滑轮的构造 了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探究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 会安装滑轮组 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p><p>4、课时知能训练 一 选择题 1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HCl 将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 B Cl2 HCl 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C CaCO3 SiO2 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 洗涤 D M。</p><p>5、优化方案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第二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随堂自测 含解析 人教版 1 2011高考广东卷 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 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p><p>6、优化方案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第二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课时作业 含2013试题 人教版 一 选择题 1 2013石家庄部分学校联考 如图所示 把一条长约10 m的电线的两端连接在一个灵敏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p><p>7、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CO2(HCl)将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BCl2(HCl)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CCaCO3(SiO2)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洗涤DMg(Al)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过滤、洗涤【解析】A中Na2CO3与CO2反应;B。</p><p>8、第二节 滑轮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 通过探究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 情感 态。</p><p>9、4 2 4 一 常见物质的检验1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2 焰色反应 3 特殊检验法 2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 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OH H 2 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3 利用AgNO3 稀HNO3检验 4 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3 常见气体的检验。</p><p>10、用心 爱心 专心1 课时知能训练课时知能训练 一 选择题 1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CO2 HCl 将气体通过盛有饱和 Na2CO3溶液的洗 气瓶 BCl2 HCl 将气体通过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 CCaCO3 SiO2 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 洗涤 DMg Al 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后过滤 洗涤 解析 A 中 Na2CO3与 CO2反应 B 中 NaOH 与。</p><p>11、12.2 滑 轮【整体构思】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预习提示】1.定滑轮。 2.动滑轮。 3.滑轮组。【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1.定滑轮实质上是 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 ,但能改变 。2.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p><p>12、第二节新闻阅读 第二编考点全线突破 思维热身 原文 地之秽者多生物 水之清者常无鱼 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 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赏析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生活的空间里污洁并存 良莠混杂 善恶交错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 善于与不同的人 不同的环境打交道 这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 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一 新闻的文体特征1 新闻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p><p>13、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 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 (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 (GIS)等。,地理空间信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2应用 (1)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 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