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5课
正确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学习先辈们的反侵略的光荣传统. 3.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160。第15课 劝学(节选) 本课话题——坚持 一、从课文中积累。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
第四单元第15课Tag内容描述:<p>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十五课枣儿同步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脑髓(su) 僭谈(jin) 悄然无声(qio)B蓦然(m) 砭骨(bin) 喃喃自语(nn)C教诲(hu) 恁地(rn) 公正不阿()D哭丧(sng) 莞尔(wn) 一舸无迹(k)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中“脑髓”中“髓”读su;C项中“恁地”中“恁”读n n ;D项中“哭丧”中“丧”读sang,“一舸无迹”中“舸”读g。。</p><p>2、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2)理解: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正确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3)探究南昌起义的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土地革命。分析钱三次反围剿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p><p>3、第15课蜀道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是李太白如酒般耿直刚烈、俊朗飘逸的性情体验出的人生格言,哪怕宦海沉浮,仕途艰险。虽然他也曾小心地驾驶着梦想的船帆,可依旧未能躲过奸人谗言。不过,正是因为体验了怀才不遇,体验了生不逢时,他才成就了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仙”之名。美字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美文凝望生活蒋平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来凝望生活的。但有人凝望了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生活的模样。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马克思说过:。</p><p>4、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通过对1927年和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能力.。了解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养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论从史出情境再现问题探究概。</p><p>5、第15课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1(2010济宁模拟)某国领导人在演讲中呼吁:“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下列对该领导人所在国家及发出这一呼吁背景的推测较为合理的是( )A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B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力空前膨胀C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D中国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逐渐增强【解析】选B。美国在二战后成为资本。</p><p>6、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王海兰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主要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3、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4、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涵的意义。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读题。师:注意“神圣”的读音,再读。师:“神圣”。</p><p>7、第15课 劝学(节选) 本课话题坚持 一、从课文中积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学习及工作上,只有具备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下去,才能获得不断的进步,并取得成功。 二、从生活中积累。</p><p>8、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1 了解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斗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等基本史实 2 理解 以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3 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体会 长征精神 一 南昌。</p><p>9、2 中共必须建立革命武装 并坚持对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 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发动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 国民革命失败。</p><p>10、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 南昌起义 1927 8 1 直接 占领南昌城最终 南下损失严重 一部分由朱德 陈毅率领 后到井冈山和毛会师 另一部分进入广东 1 背景 大革命失败教训 必须掌握。</p><p>11、第15课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 清朝失败后 面临着瓜剖豆分的危机 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作出了回答 1 甲午战争后 中国如何在危机。</p><p>12、宁为战死鬼 不做亡国奴 第15课 卢沟桥每当太阳未出 月亮未落之时 卢沟桥形成一幅月色迷离的图画 因此 美其名曰 卢沟晓月 它是燕京名景之一 为什么日本全面侵华首先在卢沟桥爆发 上海八一三事变 1937 8 13 卢沟桥事。</p><p>13、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共人民军队建立 一 南昌起义 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 中共意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目的 挽救革命 用武装起义来对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p><p>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作者介绍 弗 恩格斯 1820 1895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德国人 在革命斗争中 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 他和马克思一。</p><p>15、张衡传 后汉书 范晔 张衡东汉著名的科学家 文学家 后汉书 张衡传 后汉书 作者资料简介 范晔 398 445 字蔚宗 南朝宋顺阳人 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 善属文 能隶书 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 元嘉彭城太妃卒 晔夜中酣饮 开北牖。</p><p>16、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 解题 1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2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3 马克思的逝世 作者介绍 弗 恩格斯 1820 1895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德国人 在革。</p><p>17、后汉书 张衡传 南朝 范晔 课文学习目标 总结学习过的历史传记文章的分类与特点 了解作者的有关的文学常识 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与贡献 运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课文中的文言现象 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汉书。</p><p>18、第15课荔枝赋并序 诗海探珠食荔枝二首 其二 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绍圣三年 1096 作于惠州 原题下有两首 这里选第二首 岭南两广一带。</p><p>19、第15课赤壁赋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 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 这个著名的古战场 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p><p>20、一 选择题 1 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记录了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由此推断 他的这课学习内容应该是 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北伐战争 D 新中国成立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 关键信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君主专制政体 民主共和 从性质和评价来看 应是辛亥革命 B项正确 鸦片战争是西方侵略中国的战争 A项排除 北伐战争在20世纪20年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