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课件
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均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名词解释 低血容量休克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低容量性休克既有所有休克的共性。低容量性休克既有所有休克的共性。低血容量休克。失血量相当于30%~40%血容量。
低血容量性休克课件Tag内容描述:<p>1、www.wondershare.com,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www.wondershare.com,低血容量休克概念,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2019/3/16,www.wondershare.com,指南要求,2007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发表了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指南(2007),立足于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推荐临床诊断、监测以及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利于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规范化管理。由于缺乏循证学依据,指南中所提及的部分早期诊断和治疗推荐意见,尚缺乏量化标准。由此,部分临床。</p><p>2、外科常见的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上一节: 重点内容:,1.休克的定义与分类 2.休克发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难点) 3.休克的临床表现与监测 4.休克的急救与治疗原则 5.能运用BP与CVP的值来分析补液 6.感染性休克冷,暖休克特点,皮肤粘膜 分期 程度 神志 口渴 脉搏 血压 体表血管 尿量 估计失 色泽 温度 血量 休 轻度 神志清 口渴 开始 正常或 收缩压正常 正常 正常 克 楚,伴有 苍白 发凉 100次/分 或稍升高 20%以下 代 痛苦表 以下,尚 舒张压增 (800ml以 偿 情,精神 有力 高,脉压缩 下) 期 紧张。</p><p>3、低血容量性休克,概 述,休克的基本概念:指有效循环容量不足,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减少为基本原因的急性循环衰竭综合症。 现代概念:指不同原因造成急性循环衰竭、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细胞水平急性氧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细胞及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的综合症。 区别:加入了有关氧代谢障碍的内容。,概 述,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休克分以下四种: 1 分布性休克: 血管舒缩功能调节异常引起循环衰竭,如神经源性、过敏性、 (容量血管扩张)、脓毒性(阻力血管扩张及动静脉分流增加)、等均属此类; 特点:高排低阻。 2 低血容量性休克:。</p><p>4、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引起。由大血管破裂或脏器出血引起的称失血性休克;各种损伤或大手术后同时具有失血及血浆丢失而发生的称损伤性休克。,痒驶民童钩签舶屎波旦腺顶具尔谅荔揭寄衣削冒椰慷勿是扯妊硕乌灶碎腆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主要表现为 CVP降低 回心血量减少 CO下降所造成的低血压 经神经内分泌机制引起的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和心率加快;以及由微循环障碍造成的各种组织器官功能不全和病变。,香。</p><p>5、2019年3月27日,1,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2019年3月27日,2,概念及发病原因,短时间内丢失大量全血、血浆或水及电解质,超过了机体的代偿限度而发生的休克。 1 .丢失全血 2 .丢失血浆 3 .丢失水和电解质,2019年3月27日,3,机制及临床表现,休克发生与否取决于丢失液体的量、速度、机体的代偿能力及耐受情况。 若丢失血或血浆量超过总量的20%,则可代偿不全,进入休克。 三低:低血压、低心排血量、低中心静脉压。表现为低动力性休克、冷休克。,2019年3月27日,4,治疗原则,补充血容量 处理原发病,2019年3月27日,5,一 失血性休克,Hemor。</p><p>6、低血容量性休克,王瑾&张洁 2009-11-10,休克shock的定义,休克指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急反应,分类,病因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细胞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均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为血管内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减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偿,可导致心排量降低.,原因,急性出血,。</p><p>7、低血容量性休克与复苏 -病例讨论暨指南学习,翁智远,病例一,患者刘某某,男,30岁 主诉:车祸致上腹痛12小时 12小时前因车祸致上腹痛,伴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急送至连江县医院,经输血、补液扩容后行急诊手术“脾切除+肠系膜上动脉裂伤修补术+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 术后患者神志未清醒,遂紧急转入我院急诊科,急诊情况,生命征:神志昏迷,BP 60/40mmHg,HR 112次/分 血常规:WBC6.45*109/L,N% 89.9%, Hb 79g/L,Hct 0.21,Plt 79*109/L 急诊生化:K 4.48mmol/L,Na 142mmol/L, Cl 115mmol/L,Ca 1.46mmol/L, Bun 6.49mmol/L,Scr 104umol/L, G。</p><p>8、低血容量性休克,张芳芳,低血容量性休克,定义: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因,显性容量丢失:循环容量丢失至体外,失血是典型的外源性丢失。如创伤、外科大手术的失血、消化道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动脉瘤、宫外孕及产后大出血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大失血等。外源性丢失也可以由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所致。 非显性容量丢失:非显性容量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到循环系统之外,主要为血管通透性增高,循环容量的血管外渗出或循环容量进。</p><p>9、低血容量性休克,张芳芳,低血容量性休克,定义: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因,显性容量丢失:循环容量丢失至体外,失血是典型的外源性丢失。如创伤、外科大手术的失血、消化道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动脉瘤、宫外孕及产后大出血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大失血等。外源性丢失也可以由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所致。 非显性容量丢失:非显性容量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到循环系统之外,主要为血管通透性增高,循环容量的血管外渗出或循环容量进。</p><p>10、低血容量性休克,概念,低血容量性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及体液丢失,是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所致。,一、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失血量迅速超过全身总血量20%,或严重失水,造成大量的细胞外液和血浆的丧失,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治疗原则:补充血容量,处理原发病,(一)补充血容量,1、估计失血量(血压和脉率) 2、补液种类 等渗盐水或平衡盐 a、45分钟内输1000-2000ml,观察血压恢复情况。再根据血压、脉率、CVP、血细胞比容等监测情况,决定是否补充全血或血浆。 b、红细胞压积30%,仍可输液,不必输血,全血:有携。</p><p>11、2019/8/5,25,可编辑,试 题,名词解释 低血容量休克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论述题 低血容量休克治疗中血管活性药物及正性肌力药物的选择及作用机理 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一般不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仅对于足够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或者输液还未开始的严重低血压病人,才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正性肌力药物。常用以下三种: 1.多巴胺:1-3ug/(kg.min)时作用于脑、肾、肠系膜血管,扩张血管,增加尿量;2-10ug/(kg.min)主要作用于。</p><p>12、低血容量性休克,一 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 病人血容量在短期内急剧丢失,导致心排量减少,继而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 所有类型休克中最常见,分失血性和非失血性。 前者大多发生于创伤失血、消化道或术中较大出血等病人,约占该类休克的80%以上; 后者多见于尿崩症、中暑、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利尿、大量抽腹水或胸腔液等。 低容量性休克既有所有休克的共性,也有其特点。,二 病理生理机制,血容量减少、 心排量下降、 外周血管收缩:为低容量性休克构成“低排高阻”的典型的低动力型循环特点。 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减少能。</p><p>13、授课内容,概述 病因与早期诊断 低血容量休克的病理生理 组织氧输送与氧消耗 低血容量休克的监测 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 复苏终点与预后评估指标 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复苏,概 述,概 述,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低血容量休克的主要死因是组织低灌注以及大出血、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创伤失血是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最常见的原因。创伤失血性休克死亡者占创伤总死亡例数的10-40,容量的概念,。</p><p>14、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泌尿外科 朱伏燕,一、容量的概念,血容量是指全身有效循环血量 红细胞容量和血浆容量构成全血容量 血液相当于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比如体重为60公斤的人血量为4.24.8L. 血量=血浆量/(1-Hct),二、体液分布,60%,体液,100% 体重,血浆,细胞内液,组织间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5%,15%,40%,20%,40%,全血容量 5000ml,血浆3/5,红细胞 2/5,3000 ml,Hct=40%,2000 ml,三、维持血容量的重要意义,有效循环血量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基本保证,可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和带走废物。 胶体渗透压是保持血管内容量。</p><p>15、低血容量性休克,张芳芳,低血容量性休克,定义: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因,显性容量丢失:循环容量丢失至体外,失血是典型的外源性丢失。如创伤、外科大手术的失血、消化道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动脉瘤、宫外孕及产后大出血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大失血等。外源性丢失也可以由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所致。 非显性容量丢失:非显性容量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到循环系统之外,主要为血管通透性增高,循环容量的血管外渗出或循环容量进。</p><p>16、低血容量性休克,一 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 病人血容量在短期内急剧丢失,导致心排量减少,继而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 所有类型休克中最常见,分失血性和非失血性。 前者大多发生于创伤失血、消化道或术中较大出血等病人,约占该类休克的80%以上; 后者多见于尿崩症、中暑、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利尿、大量抽腹水或胸腔液等。 低容量性休克既有所有休克的共性,也有其特点。,二 病理生理机制,血容量减少、 心排量下降、 外周血管收缩:为低容量性休克构成“低排高阻”的典型的低动力型循环特点。 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减少能。</p><p>17、低血容量性休克,一 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 病人血容量在短期内急剧丢失,导致心排量减少,继而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 所有类型休克中最常见,分失血性和非失血性。 前者大多发生于创伤失血、消化道或术中较大出血等病人,约占该类休克的80%以上; 后者多见于尿崩症、中暑、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利尿、大量抽腹水或胸腔液等。 低容量性休克既有所有休克的共性,也有其特点。,二 病理生理机制,血容量减少、 心排量下降、 外周血管收缩:为低容量性休克构成“低排高阻”的典型的低动力型循环特点。 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减少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