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传染病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诊疗之一——手足口病。学龄前幼儿常见的传染病风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明确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4、感染后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儿童常见传染病Tag内容描述:<p>1、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 儿童时期是流感、手足口病、 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并 且由于幼儿园人口密集,年龄 小易感人群多,易发生传染病 爆发流行,要加强传染病防控 工作,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 2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和 治疗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感 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立克 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细菌、真 菌和原虫。 3 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 径 、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 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 型肝炎等。 、过昆虫及动物传。</p><p>2、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课程目录 总论1 麻疹2 水痘3 手足口病4 流行性腮腺炎5 流行性乙型脑炎6 小儿传染病总论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明确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4、感染后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湿度、地理环境。 2、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水平、公共卫生设 施和劳动环境。 小儿传染病总论 四、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病原体侵入人体至临床症状 开始出现的时间。 前驱期。</p><p>3、1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2 病毒性传染病 1.水痘 (1)病因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的 浆液中。从病人发病日到皮疹全部干燥结 痂,都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很强。发病初 期,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的疱疹破溃后 ,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染。此病多在 冬春季流行,传染性很强。 3 4 (2)症状 发病初期12天低烧,以后逐渐出现皮疹。 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 肢。最初的皮疹为红色的小点;1天后转为水 疱,水疱奇痒;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 痂皮,并逐渐脱落。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 留。</p><p>4、学前儿童意外事故预防与学前儿童意外事故预防与 处理处理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n n 1 1、了解学前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明、了解学前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明 确托幼机构确托幼机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和和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教育的内容 n n 2 2、掌握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事故的、掌握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处理方法 2 第一节第一节 托幼机构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托幼机构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 n n 一、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原因一、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原因 n n (一)学前儿童自身的生理、心理原因(一)学前儿童自身的生理、心理。</p><p>5、小儿常见传染病小儿常见传染病 流行特点及预防流行特点及预防 传染病传染病又称感染性疾病,是由各又称感染性疾病,是由各 种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种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的疾病。病原体种类有:的疾病。病原体种类有: 细菌细菌 病毒病毒 寄生虫寄生虫 真菌真菌 螺旋体等螺旋体等 基本构成因素:基本构成因素: 病原体的侵犯病原体的侵犯 宿主机体的反应宿主机体的反应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病原体作用病原体作用 毒力毒力 荚膜、粘附力、毒素、酶荚膜、粘附力、毒素、酶 数量数量 定位与扩散形式定位。</p><p>6、沙霞幼儿园 2016.4 n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有39种 n甲类2种: 强制管理 2小时内报告 n乙类26种:严格管理 12小时内报告 n丙类11种:监测管理 24小时内报告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1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 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 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动物 2、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脑膜炎、流感、百日咳、白喉、结核等 ,有一定季节性。 经食物、水传播: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 经接触传播:手足口、水痘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菌痢、登革热、乙。</p><p>7、贝乐幼儿园2014年(春)家长会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儿童时期是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等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并且由于幼 儿园人口密集,儿童年龄小,易感 人群多,容易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 ,要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孩 子们身体健康。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 和治疗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感 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立克 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细菌、真 菌和原虫。 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 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p><p>8、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1,目 录,BEST,导入,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幼儿园传染病防护措施,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2,视频:手足口病的爆发,3,传染病的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管理传染源,我的营养需要,保护易感人群,4,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流行性感冒(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 病原体:流感病毒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季节:冬春季 是否终身免疫:否 症状: 预防:,5,手足口病,6,手足口病,病原体:柯萨奇病毒 传播途径:经胃肠道, 呼吸道,日常接触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p><p>9、常见儿童传染病: 呼吸道: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结核等 消化道: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病等,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生物活性: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药物具有抗性; 75%酒精。</p><p>10、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 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 、水痘 二、其他病毒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传染性肝炎、带状疱疹、狂犬病、手足口病 三、细菌性传染病 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小儿结核病、细菌性痢疾,1,地球上要消灭的第二种传染病脊髓灰质炎 已经消灭的传染病天花 几种主要疫苗及其预防的传染病 (1)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2)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3)百白破三联制剂(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p><p>11、幼儿常见传染病,1,幼儿 常见 传染病,手足口病,水痘,疱疹性咽峡炎,麻疹,2,3,4,5,6,7,8,9,如何护理患儿,10,医院就诊,11,如何预防疾病,12,EV71的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较凶险,有致死案例,返回,13,疱疹性咽峡炎,14,15,16,17,18,返回,19,麻疹,20,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21,副黏液病毒 只有一个血清型,宝宝是唯一的,22,麻疹病毒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 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p><p>12、小儿传染病防治知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水痘,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水痘,临床表现: 。</p><p>13、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费国雄,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的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体内有病源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人、携带者、带病动物),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空气、飞沫、尘埃传播,经水、食物、苍蝇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土壤传播),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病理发展的规律性,潜伏期指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起,。</p><p>14、学龄前幼儿常见的传染病风疹风疹又称“风痧”,痧子等 。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 小儿风疹症状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潜伏期约1020日,分为3个阶段: 1. 前驱期:咳嗽,喷嚏,流泪,流涕,咽痛,结膜炎,前额痛,发热,体温3839,呕吐。发热半日至1日后出现皮疹。 2. 出疹期:疹痒多白面、颈而发,迅速(多在1日内)蔓延躯干、四肢遍布全身,掌、指(趾)少见皮疹。为浅红色斑丘疹,分布均匀,疹间皮肤正常。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3. 恢复期:36日后皮。</p><p>15、1,2,小知识,为何传染性疾病多发生在冬春?,3,首先是环境因素,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孩子们多集中在室内活动,互相接触的机会较多。而室内门窗关闭时间较长,空气不流通,温度偏高,给存在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另外,病人或带菌(病毒)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播散出大量的病菌和病毒,对孩子们十分有害;有些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如流感、腮腺炎、白喉等亦可通过食具、用具、玩具等接触传播。,4,第二是气候因素,冬春季节时暖时寒,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当人们从温暖的室内外出时,骤然吸入大量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