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编号:19776939]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2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3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导学提纲1自学讨论鲍林提出杂化轨道理论的目的是什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二课时杂化轨道理论活动请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CH4的立体构型新问题11写出碳原子的核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Tag内容描述:<p>1、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2 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3 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导学提纲 1 自学 讨论 鲍林提出杂化轨道理论的目的是什。</p><p>2、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二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活动 请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CH4的立体构型 新问题1 1 写出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思考为什么碳原子与氢原子结合形成CH4 而不是CH2 新问题2 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p><p>3、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配合物理论 目标导航 1 知道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 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确定简单分子的立体构型 2 能正确叙述配位键概念及其形成条件 会分析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及应用 3 熟知几种常见的配离子 Cu H2O 4 2 Cu NH3 4 2 Fe SCN 2 Ag NH3 2 等的颜色及性质 一 杂化轨道理论 1 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 在形成CH4分子时 碳原子的一个。</p><p>4、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二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与配合物理论简介 课时演练促提升 A组 1 已知Zn2 的4s轨道和4p轨道可以形成sp3杂化轨道 那么 ZnCl4 2 的立体结构为 A 直线形 B 平面正方形 C 正四面体形 D 正八面体形 解析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 Zn2 的4s轨道和4p轨道形成sp3杂化轨道后 其杂化轨道构型一定为正四面体形 又由于Zn2 结合了4个Cl 孤电子对数为0 所以。</p><p>5、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1 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 键 也可用于形成 键 B 杂化轨道可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 NH3中N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是由N原子的3个p轨道与H原子的1个s轨道杂化而成的 D 在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与3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3个C H 键 答案 B 2 甲烷分子 CH4 失去一个H 形成。</p><p>6、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 C的价电子中只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为什么CH4分子中C形成四个共价键 3个相互垂直的2p和一个球形的2s与氢原子4个1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正四面体构型的甲烷 疑问 2P 三 杂化轨道理论 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 Pauling 鲍林 在价键理论基础上提出了 杂化 假设 补充了价键理论的不足 C原子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图 例CH4 2S 2P 三 杂化轨道理论 解释分子的立体。</p><p>7、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配合物理论简介 1 了解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 2 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重点 3 了解配位键的特点及配合物理论 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难点 杂 化 轨 道 理 论 简 介 基础初探 1 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 在形成CH4分子时 碳原子的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发生混杂 形成四个能量相等的sp3杂化轨道 四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p><p>8、第2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1课时 1 下列各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 CH4 CS2 BF3 B CO2 H2O NH3 C C2H4 C2H2 C6H6 D CCl4 BeCl2 PH3 2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VSEPR 可以预测许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有时也能用来推测键角大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SO2 CS2 HI都是直线形的分子 B BF3键角为120 SnBr2。</p><p>9、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2课时 1 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是 C6H6 C2H2 C2H4 C3H8 CO2 BeCl2 SO3 BF3 A B C D 解析 苯分子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乙炔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杂化 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类似于甲烷中的碳原子 采取sp3杂化 CO2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 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采取sp杂化 三氧化硫。</p><p>10、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课时2 碳原子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 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原子轨道的杂化杂化轨道 原子轨道组合杂化后形成的一组新轨道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sp3 sp3d2杂化结果 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 组成数目相等成键能力更强的原子轨道杂化轨道用于容纳。</p><p>11、学业分层测评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2s 2p sp3 sp3 1 2 3 2 3 4 180 120 109 28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形 配合物理论简介 电子对给予 接受键 孤电子对 孤电子对 配位键 配位化合物 Cu NH3 4 2 2OH 中心离子 配体 配位数 深蓝色 血红色 学业分层测评 七 点击图标进入。</p><p>12、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 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知道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 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确定简单分子的立体构型 学习目标定位 内容索引 一杂化轨道理论 二杂化类型及分子构型的判断 当堂检测 一杂化轨道理论 1 杂化轨道及其理论要点 1 阅读教材内容 并讨论甲烷分子中四个C H键的键能 键长 为什么都完全相同 答案 导学探究 答案在形成CH4分子时 碳原子的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发生混杂。</p><p>1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2s 2p sp3 sp3 s p 180 直线 s p 120 平面三角 s p 109 28 正四面体 共用电子对 共价 孤电子对 提供 接受 金属离子 或原子 分子或离子 配体 配位键 课后达标检测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p>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相关PPT文档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