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2009年2月5日 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特殊句式。高考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文言文复习。2013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高考文言文 ——分析与概括(一)。2010风侨高考文言文训练。文言文翻译。1、明确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基本要求。2、通过学习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
高考文言文Tag内容描述:<p>1、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练习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p><p>2、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2009年2月5日 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二.判断句 三.省略句 四.被动句 更多资源xiti123.taobao.com 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 把宾语放在动词 或介词之后,但 在古汉语中,有 时宾语可以放在 动词或介词之前 ,构成特殊的提 宾句式。 其中又可分为: 疑问句宾语前置, 否定句宾语前置 , 凭借“是”、“之” 宾语前置。 预备练习一 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 何有于我哉?( )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微斯人,吾谁与归。</p><p>3、高 考 文 言 复 习 方 略 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文言选段,不难发 现这些规律: 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 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 2从内容上说,选段的材料内容主要集中在南北朝 至宋的这段时间内(1994年至2001年高考中,只有2001 年例外),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 ,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 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 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试题设置题都与文章的内容紧密相关。</p><p>4、高考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p><p>5、高考文言文课内文言虚词例析【而】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赤壁赋)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鸿门宴)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妪每谓余曰:。</p><p>6、近年来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相对稳定,尤其是句子翻译题几乎每个省份每年都设,从学生答题的实际状况看,此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究其原因,一是考生的文言文基础不太扎实;二是他们复习时没有把课文知识与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没能形成准确译文能力;三是还没有真正熟练掌握翻译句子的方法;四是考生找准得分点的意识还不够强烈。2009全国1卷11题,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p><p>7、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1、而】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尾“就”“接着”“来”。可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一般来说在译时,“何”要后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这是宾语前置。)2、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3。</p><p>8、文言文复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p><p>9、1、爱 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爱慕,欣赏 予。</p><p>10、2013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文言句式【考点提示】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及一些固定句式。在高考中很少直接命题来考查文言句式,但在文言翻译、文言断句中往往涉及,因此在复习时、要抓住每种特殊句式的难点或易混淆点。【真题回放】1、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2009全国高考浙江卷)此题涉及到省略句和宾语前置句的知识。“人之所有”的后面,省略了“书画”,翻译时要补充完整;“惟恐其不吾予也”的正确语序应为“惟恐其不予吾也”。全句翻译为: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2、甫数以其术干诸。</p><p>11、高考文言文 分析与概括(一),考点解说,分析综合文章的内容,包括三个考点: 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 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 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 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说,主要有下列两点: 1分析文章所。</p><p>12、2010风侨高考文言文训练,文言文训练3,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李迪深厚有器量才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他,组织约束(部署)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示众,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p><p>13、文言文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什么”,明确考点,(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3分)(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2015年浙江卷),(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p><p>14、文言文阅读4断句和翻译 第四节 断句和翻译 1 用 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 学 者 所 以 求 益 耳 见 人 读 数 十 卷 书 便 自 高 大 凌忍 长 者 轻 慢 同 列 人 疾 之 如 仇 敌 恶 之 如 鸱 枭 如 此 以 学 自 损 不。</p><p>15、文言文阅读3文言句式和用法 第三节 文言句式和用法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 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沛公军霸上 D 此其志不在小 解析 D项的 小 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 A项的 虹 名词作动词 出现虹 B项的 衣 名词作动词 穿 C项的 军 名词作动词 驻扎军队 答案 D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B 下江。</p><p>16、文言文翻译,1、明确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基本要求。 2、通过学习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高考文言语句翻译题中出现的问题。,学习目标,阅读下面的文言句子及译文,找出翻译的错误之处。,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游于是乎始 游玩于是开始。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