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2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 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 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模式图 人类社会 环境 环境 物质 能量 废弃物 影响 影响 1.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为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出一份力。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高一必修2地理Tag内容描述:<p>1、第六章人类与地理 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 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模式图 人类社会 环境 环境 物质 能量 废弃物 影响 影响 1.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崇拜自然”天命论” 或 “宿命论” 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环境强大的制约力 如图腾崇拜的产生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古代图腾崇拜的产生 图腾崇拜是人类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教信仰现象。 古代中国的图腾崇拜出现的比较早,在仰韶文化中期就出现。</p><p>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 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构架,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功能区的形成,主要功能区及特点,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模式,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 、政府机关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功能区的形成:,主要功能区及特点,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经济。</p><p>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2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联系框图和生产流程图的过程,提高分析图表、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出一份力。【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的教材助读部分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3.预习案课前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预习案】组长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教材助读】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提出: 开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p><p>4、4.2 工业地域的形成知识点l、工业联系1下列企业(生产活动)中,具有工业生产联系的是 ( )小麦种植面包厂面粉加工小麦加工A B c D2工业联系的方式主要有 ( )工序上的联系空间联系零部件生产与产品组装的联系交通联系A B C D知识点2、工业集聚3下列有关工业集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工业联系的企业必然会导致工业集聚 B工业集聚的根本目的是效益最大化C工业集聚不会引发环境污染、地价上涨 D工业集聚的地域最终都会发展成为工业城市4下列有关工业集聚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影响B工业集聚一定能利用工。</p><p>5、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2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2掌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学习重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与探究、对比法知识点一、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1、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基本国情)(1)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人口 ,数量多;人口的素质(2)资源相对短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 ;但人均占有量 ,资源利用率 ;同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源需求量大。(3)深刻的环境危机问题具体表现发展趋势环境污染污染、 。</p><p>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