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高一物理第七章课件共17套[编号:23147978]
高一物理第七章课件共17套
动能定理的应用 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运动过程 明确初 末状态 确定其动能及变化 Ek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找出各力所做的功或合力做的功 W合 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 求解并检验 例1 质量为M的。
高一物理第七章课件共17套Tag内容描述:<p>1、7 2功 分析以下事例 归纳做功条件 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稳定的3s内 举重运动员做不做功 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 重力和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对小球做功吗 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是什么 功的定义 W Fl J1J 1N 1m 1焦就是1牛。</p><p>2、7 1追寻守恒量 观察 试用所学知识证明 在A斜面上 在B斜面上 证明 小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小球高度降低的同时 速度在增加 高度升高的同时 速度在减小 小球运动中 有无守恒量 即有没哪个物理量保持不变 此消彼长 伽利。</p><p>3、1 一台起重机甲在1min内把1吨的货物匀速提到预定的高度 2 另一台起重机乙在30s内把1吨的货物匀速提到相同的高度 问题一 这两台起重机做功一样吗 问题二 这两台起重机做功还有什么区别吗 7 3功率 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p><p>4、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7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观察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 思考 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 弹性势。</p><p>5、7 4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区别与联系 WG mg h Ep mgh 重力和初 末位置的高度差 重力和某一位置的高度 只与初 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与路径及参考平面的选择无关 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 重力做正功 重力势能减。</p><p>6、弹力做功的表达式 F kl 拉力所做的功等于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 1 关于弹簧的弹性势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 弹性势能一定为零B 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 弹性势能一定最小C 弹力做正功 弹性势能减少D。</p><p>7、7 7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 动能表达式 设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 速度由v1增加到v2 如图所示 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 推导出力F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p><p>8、动能定理的应用 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运动过程 明确初 末状态 确定其动能及变化 Ek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找出各力所做的功或合力做的功 W合 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 求解并检验 例1 质量为M的。</p><p>9、复习 1 功率 1 定义 物体所做的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 power 2 公式 3 功率的单位 瓦特 符号是W 4 功率的物理意义 描述做功的快慢 5 功率是标量 物体做功的功率实质是某个力做功的功率 复习 2 功率的。</p><p>10、1 动能的概念及表达式 2 动能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 3 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既适用于恒力做功 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既适用于直线运动 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知识回顾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运动过程 明。</p><p>11、几个概念 力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力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势能 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7 4重力势能 当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 重力要做功 物体下降时 物体被举高时 重力做正功 重力做负功。</p><p>12、7 2功 功的公式 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1 力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功的一般表达式 W Flcos 功是标量 角是 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 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F与l必须具备同时性 即l必须是力F。</p><p>13、动能定理的应用 1 常规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变力做功问题 4 多过程问题 3 求解曲线运动问题 5 其它问题 常规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质量为1kg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升1m 这时物体的速度2m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对物体做功12JB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2JC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JD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 ACD 解题时必须弄清是什么力做的功 有何特点 如何求 一架喷气式飞。</p><p>14、7 8机械能守恒定律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总和称为物体的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实例1 一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问题 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 经过高度h1的A点时速度为v1 下落至高度h2的B点处速度为v2 不计空气阻力 取地面为参考平面 试分别从动能和势能的角度求A到B重力做的功 E EK EP 常数 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 2 结论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