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复习
恒力做功大小只与F、s、α这三个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无关。•基础知识 •描述运动的三个物理量 •图象 2.运动的规律 •公式 1.质点 2.参考系 1.位移 2.速度 3.加速度 1.v-t 2. x-t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
高一物理复习Tag内容描述:<p>1、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 单元复习课件 一、行星的运动 二、万有引力定律内容 及应用 三、人造卫星及宇宙速度 本章知识结构 一、行星的运动 1.地心说和日心说 开普勒第一定律 (轨道定律 )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 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三定律 一、行星的运动 1.地心说和日心说 开普勒第一定律 (轨道定律 ) 开普勒第二定律 (面积定律 ) 对于每一个行星 而言,太阳和行星的 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 扫过相等的面积。 2.开普勒三定律 一、行星的运动 1.地心说和日心说 开普勒第一定律 (轨道定律 ) 开普。</p><p>2、第六章 机械能翰林汇翰林汇翰林汇翰林汇diliu 机械知识网络:1 功和功率知识目标一、功的概念1、定义: 力和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的乘积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3、公式:WFScos(为F与s的夹角)说明:恒力做功大小只与F、s、这三个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无关,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4.单位:焦耳(J) 1 J1Nm.5.物理意义:表示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是能的转化的量度6.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是有正负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功的正负表示能的转移方向当0a。</p><p>3、运动学力 学 牛顿运动定律 总复习提纲 1.v=v0+at 2.x=v0t+at2/2 3.v2-v02=2ax 4.V中=v=(v0+v)/2 5.X2-x1=aT2 6.特例 运动学 1.运动的描述: 基础知识 描述运动的三个物理量 图象 2.运动的规律 公式 1.质点 2.参考系 1.位移 2.速度 3.加速度 1.v-t 2. x-t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 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 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 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 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p><p>4、专题一 运动的描述及匀变速直线运动1.质点: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为可以忽略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p><p>5、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集锦及典型例题牛顿运动定律:二、超重和失重1. 弹簧秤是测量力的仪器,用弹簧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只有在物体处于平衡时,弹簧的弹力才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2. 超重: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线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由此可知:产生超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它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超重包括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两种情况。3. 失重: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称为失。</p><p>6、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V02 +Vt2)/21/2 6.位移S= V平t=V0t + at2/2= (V0+Vt) t /27.加速度a=(VtV0)/t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0):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p><p>7、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速度公式 v = v0 + at 2、位移公式 S = v0 t+1/2 at2 3、推论 v2 v02 = 2 a s 4、平均速度公式 v(v0v)/ 2,课堂训练,1、一辆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求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9m/s 2、骑自行车的人以5m/s的初速度匀减速上一个斜坡,加速度的大小为0.4m/s2,斜坡长30m,骑自行车的人通过斜坡需要多少时间? 10s,例3:一辆汽车原来匀速行驶,速度是24m/s,从某时刻起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从加速行驶开始行驶180m所需时间为多少?,3、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p><p>8、第一章 抛体运动,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特点: 轨迹是曲线;运动方向时刻在改变;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合外力不为零。,3、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2、特点:,3、原则:,运动的合成是惟一的,而运动的分解不是惟一的,通常按运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分解。,分运动:物体同时参与合成的运动的运动。,独立性、等时性、等效性、同体性,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判断合运动的。</p><p>9、1.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2如图是A、B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的运动是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 B物体B的运动是先以5ms的速度与A同方向 C物体B在最初3s内位移是10m D物体B在最初3s内路程是10m,3有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p><p>10、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间与时刻,期末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关于时刻和时间,注意一些通常的表达,如:3秒内、前3秒、第3秒、3秒末、第3秒初、第3秒末等。,第三秒初,第3秒,3秒内,(前3秒),第三秒末,三秒末,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矢量,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 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 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p><p>11、2009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期中复习,试卷说明,考试时间 2009.11.10 13:0014:30 考试范围: 第一章全部(62分) 第二章A、B(38分) 题型 1、单选 3927 2、填空 4520 3、作图 6212 4、实验 4312 5、计算 ?329,带好作图工具、计算器 考试期间不得借用,第一篇 机械运动,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本章知识结构,直线运动,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基本物理量,匀变速直线运动,路程、位移,时刻、时间,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矢量 标量,01、质点,定义:有质量的点。 条件:各点运动情况相同; 大小、形状可以忽。</p><p>12、第二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对弹力、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一直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弹力、摩擦力将仍是重点考查的对象。2.由于本章内容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对本章的考查贯穿于高考试卷。</p><p>13、用心 爱心 专心 鲁教版高一年物理复习鲁教版高一年物理复习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 知识重点 知识重点 1 掌握运动学的知识网络 对运动学有整体认识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知道它们是如何推导出的 有何联系 会应用这些公式 分析和计算 知识难点 知识难点 1 掌握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答习题的步骤 2 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 选用适当的公式列方程解决问题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p><p>14、,高一物理必修一 物理知识点总复习,.,知识框架,一、运动部分 (第一章、第二章) 二、力与物体平衡部分 (第三章) 三、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运动学,基本概念,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重点补充,运动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规律,质点、参考系,的证明,初速度为0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