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A.与塞尔维亚交战的是帝国主义的同盟国集团。B.塞尔维亚没有加入帝国主义协约国集团。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发生于1918年7月15日至8月6日的战役。A.&#160。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第1Tag内容描述:<p>1、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主要观点。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3.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4. 知道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具有时代特色。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原始资料,使学生了解诸子百家的观点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及史料分析能力。</p><p>2、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教学目标:知道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培养材料阅读能力,归纳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知道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具有时代特色。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观点,以及儒。</p><p>3、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p><p>4、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学 业 达 标一、选择题1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A)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分析材料,主要讲的是要通过刺激消费,以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A。2西汉初年,政府规。</p><p>5、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 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图片史实反映了生产工具的变化过程。A项错误,因为这些工具有的是翻土工具,不全是播种工具;B项错误,图片未涉及土地制度;C项错误,石器和耜不是铁器,更谈不上铁犁;D项正确,反映了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答案:D2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p><p>6、意大利转投协约国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战争开始之初,意大利曾通过速攻方式占领了几个奥匈的城市。但随后意大利战线就陷入了同西线战事相同的胶着状态。战争初期奥德联军尽管数量处于劣势但依然掌握战。</p><p>7、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基础巩固1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很快形成了三条战线。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英国的军队主要是在东线和南线作战B.西线和南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线C.德国最不希望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D.德军首先在东线开始发动进攻答案:C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摄影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下图中的照片记录了1914年8月德国士兵的队列沿着月亮公园的围墙穿过布鲁塞尔的场景。这时的德国军队()A.已被迫放弃“施里芬计划”B.在东线已经基本击溃俄军C.即将对法国发动大规模进攻D.即将向英国本土发动进攻答案:C31956年,。</p><p>8、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国家夺取其他国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帝国主义可能衍生殖民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一词带贬意。帝国主义一般是视为负面的,因为在被占领的国家中,大多数人受到剥削,只有极少数的人从中得利。刘易斯塞缪尔福耶尔(Lewis Samuel Feuer)将帝国主义分为二类:一种是“回归式帝国主义”(regressive imperialism),其中只有征服、剥削、减少或消灭不想要的族群,让想要的族群移居到国家以内,纳粹德国即为这类。</p><p>9、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基础夯实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以外,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方列强在绘制世界各地的地图,这显然是为瓜分世界做准备。答案:B2.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p><p>10、日本出兵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交战双方分别是日本和英国军队组成的协约国联军,和主要为德国军队的同盟国军队。战役由日英联军发起,目标是攻占德国控制的青岛。战役于1914年10月31日开始,至11月7日结束。日英联军于这场战役中获胜,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p><p>11、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基础巩固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塞尔维亚所从事的战争却是正义的,主要是因为()A.与塞尔维亚交战的是帝国主义的同盟国集团B.塞尔维亚没有加入帝国主义协约国集团C.塞尔维亚始终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D.塞尔维亚根本就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答案:C2美国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主要得益于()A.欧洲社会的动荡B.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横财C.欧洲各国的衰落D.对拉美地区控制的不断加强答案:B3史学界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火力空前加强,防御和突破。</p><p>12、第1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A刀耕火种阶段B简单模仿阶段C石器锄耕阶段 D铁犁牛耕阶段【答案】A2商周时期农业的进步主要在()青铜农具的出现开沟排灌技术除草培土技术沤制绿肥技术治虫灭害技术A BC D【答案】D3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答案】D4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C施肥与灌。</p><p>13、索姆河战役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结果在正面狭窄的地段上,接连实施多次突击来突破阵地防御的战术,成效不大,而且极有可能耗损巨额兵力。此外,这场战役促使其他强权国家开始装备坦克等类型的阵地突破用重型器械,并发展反制兵器,带动并启发了一战间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军工业的蓬。</p><p>14、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基础巩固11917年,协约国集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物资、兵员和补给方面逐渐占据优势美国参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协约国的成员国大幅度减少中国加入了协约国集团A.B.C.D.答案:C2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答案:D31918年10月底,德国基尔军港的水兵发动兵变,这次兵变()。</p><p>15、马恩河战役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又名马恩河奇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2日。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或称雷姆斯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发生于1918年7月15日至8月6日的战役,是西方战线中德军最后一次发动大规模攻击的战役。德军最后失败了,因为由法国军队领导的联盟军队反击,制服了德军,而德军遭受严重的伤亡。第一次马恩河战役背景1914年8月法国边境之战后,法第4、第5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于9月初撤至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p><p>16、美国参加一战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只向德国而不是其他同盟国宣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德国的海军的无限制潜艇战术对美国军舰造成威胁。)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p><p>17、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学习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重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意义。2.难点: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老子和孔子的思想1老子(1)主张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派生万物的根源都是“道”。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2)地位:道家。</p><p>18、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2.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p><p>19、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学习笔记】知识点一 秦统一原因______趋势;______基础;个人条件;重用______。知识点二 主要业绩主要业绩:政治制度:建立______制度、____________制度。经济制度:____________合法化;奖励____________;统一______、_________。拓疆、交通和文字:北击______,修万里长城;征______,修______,设三郡;修______、直道,车______;______文字。知识点三 功过评价秦始皇灭六国____________,结束长期割据混战局面,符合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p><p>20、1.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导入新课】以最后一名一战老兵逝世导入。2011年5月4日,全球最后一名一战老兵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2014年7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之际,英国皇家邮政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第二枚邮票引用了英国诗人劳伦斯比尼恩的献给阵亡者中的一句:“At the going down of the sun and in the morning,We will remember them”,请英语课代表为大家翻译一下吧。“我们将时刻缅怀他们。”这说明,尽管一战的亲历者基本已经离世,但世人对于一战的回望,追问和反思仍然不会停止。对一场过去了百年的战争,到底要纪念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