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第1课时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2、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生活的环境。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Tag内容描述:<p>1、学习目标 1、能说出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 2、知道激素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3、了解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性激素 产生的部位和主要功能。 腺有哪两种类型? 如何区分? 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 汗腺、胃腺等。如:唾液腺、 有 ,细胞分泌物直接通过 排 出的腺为外分泌腺。 有无导管 无 ,细胞分泌 物进入 , 随 而运输的是内分泌腺。 阅读P92,思考: 导管 导 管 毛细血管 血液 根据 什么是腺? 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组织或器官, 叫做腺。学科网 zxxk 导管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 腺有哪些? 看一看、想一想: 内分泌腺的分泌。</p><p>2、问题解决式课堂教学必修三的问题与答案第1课时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与答案】1、什么是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2、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3、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不同点:(1。</p><p>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标点击】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观察课本P2中的两图,思考两种细胞生活的环境有何不同?何为体液?体液与血液是否是一。</p><p>4、植物生长 素的发现 课标领航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 情景导引 花儿朵朵向太阳,就像右图中的向日葵,从早到 晚,总是面对着太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 是植物通过体内激素的调节对外界环境适应的一 种表现。 核心要点突破 实验探究创新 基础自主梳理 知能过关演练 第1 节 植 物 生 长 素 的 发 现 基础自主梳理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 ,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influence), 造成伸长区背光面。</p><p>5、问题探讨,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不能,会,第4节 免疫调节,广东省崇雅高中 杨太林,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胸腺、骨髓、脾、。</p><p>6、细胞生活的环境,问题探讨,图和图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血细胞、草履虫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问题探讨,A: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B: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 C:不同之外: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存在于细胞。</p><p>7、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侵犯各系统器官,尤以肝、脾损害为重。主要通过患者的血液和排泄物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自2014年2月开始在西非的大规模爆发,截至2014年12月02日,感染病例17290例,其中6128人死亡。一些地区,死亡率高达50%-90%。,1.人体对埃博拉病毒有防卫能力吗?,2.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为什么死亡率极高?,3.怎么预防埃博拉病毒?,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组 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骨髓、脾脏、胸腺、扁桃体、淋巴结等,吞噬细胞、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抗体、。</p><p>8、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节,广东省崇雅高中 杨太林,案例:促胰液素的发现,学术背景: 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 比如,对“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这一问题,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沃泰默的实验 :,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稀盐酸,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狗的上段小肠肠腔,稀盐酸,胰腺分泌胰液,沃泰默的解释: 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p><p>9、第18课时群落的结构【目标导航】1.简述生物群落的概念。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3.举例说出常见的种间关系。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研究的问题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1物种组成(1)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规律: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物种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物种丰富。2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p><p>10、第17课时种群数量的变化【目标导航】1.概述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说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类型。3.解释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及其原因。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思考生物学中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时,除用数学模型外,还有哪些模型?提示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提出合理的假设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1)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2)曲线图:优点是直观。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1种群增长。</p><p>11、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实验材料胚芽鞘,单子叶植物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是植物的第一片叶子,可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感光部位? 伸长生长部位?原因?,(一)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有关,单一变量:,现象:,结论:,有无胚芽鞘尖端,实验1生长,向光弯曲生长;实验2不生长,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和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有关。,单一变量:,现象:,结论:,胚芽鞘尖端有无单侧光照射,实验1向光弯曲生长;实验3生长,不弯曲。,单一变量:,现象:,结论:,实验3生长,不弯曲;。</p><p>12、通过激素的调节,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沃泰默的实验 :,稀盐酸,已切除神经的狗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狗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沃泰默的解释:,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假设:,要证明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观点,该如何设计实验?,这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p><p>13、第1节 种群的特征第2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的概念,学会计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说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3说出种群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概念,学会分析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活动方案】活动一 概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以及它们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阅读教材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部分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出生率?什么是死亡率?什么是迁入率?什么是迁出率?(2)某动物种群中共有个体总数2。</p><p>14、章末整合,物质经内环境出入细胞时跨越生物膜层数的计算,计算某物质运输过程通过的生物膜层数时,首先要掌握具体的运输途径,然后要知道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毛细淋巴管壁和肺泡壁都是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物质经过单层细胞要经过2层细胞膜,而每层生物膜应包含双层磷脂分子,即一层生物膜一层磷脂双分子层两层磷脂分子层。,下面以O2由肺泡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及葡萄糖由小 肠肠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为例,分析跨膜层数的计算。,(1)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分子的跨膜层数分析 肠腔中葡萄糖分子跨越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跨越小肠绒毛 周围毛细血。</p><p>15、细胞生活的环境,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图中表示的细胞有几种? 说出每种细胞生活的环境。 图中所示有几种液体?试着用箭头连线的方式,将这三者的关系表示出来。,统一整体,血液血浆,CO2和代谢废物,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淋巴循环,双向渗透,细胞,O2和营养物质,单向渗透,如果血浆的成分发生改变,对血细胞会有什么影响?,红细胞涨破、皱缩,什么是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渗透压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解释红细胞涨破和皱缩现象。,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用渗透压原理解释,质壁分离现象,。</p><p>16、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明显 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不是对生物禁止开发利用呢 为什么 3 生物多样性锐减同样是需要共同面对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你认为这是哪些原因所导致的。</p><p>17、章末整合 物质经内环境出入细胞时跨越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1 明确图示类型 1 模式图 2 统计图 3 曲线图 4 柱形图 2 关注年龄组成特点 准确判断类型无论何种图形 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 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 老年个体少 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 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 老年个体多 对同时出生的一群个体进行跟踪记录 了解不同个体的死亡时间 然后根据获得的种群中个体存活时间的资料作图 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