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人教版答案
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人教版答案Tag内容描述:<p>1、本册综合测试题(B)(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浙江理)已知集合PxR|1x3,QxR|x24,则P(RQ)() A2,3B(2,3C1,2)D(,21,)答案B解析。</p><p>2、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一数学组李天作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加深对图象法 比较法等一些常规方法的理解 体会分类讨论 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学习目标 掌握对数函数的定义 图象特征及性质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 对数函数的概念 定义 函数y logax a 0 且a 1 叫做对数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 函数定义域是 0 二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现在我们同样利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下作出 和的图像 观察图像并。</p><p>3、必修 第一章 1 1 集合及其运算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P2 14完成下面填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用 或 表示 2 集合中元素具有 3 集合的分类 按元素个数可分 限集 限集 按元素特征分 数集 点集等 4 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用来。</p><p>4、集合复习,知识网络,集合,集合的含义,元素的特征,集合的分类,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间的关系,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属于” 或“不属于”,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按元素个数分,命题角度1:,集合概念的理解及元素的特性,A,B,命题角度2:,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学案:第4页8、9,学案第8页:11,等价转化思想。</p><p>5、2.2用样本估计总体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一)一、基础过关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高就是该组的频率B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C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矩形的宽一样大D频率分布直方图能直观地表明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2如图所示是一容量为100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由图形中的数据,样本落在15,20)内的频数为 ()A20 B30 C40 D503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的频数如下表:分组10,20)20,30)30,40)40,50)50,60)60,70)频数234542则样本数据落在。</p><p>6、3.2古典概型32.1古典概型(一)一、基础过关1下列试验中是古典概型的是 ()A任意抛掷两枚骰子,所得点数之和作为基本事件时B求任意的一个正整数平方的个位数字是1的概率,将取出的正整数作为基本事件时C从甲地到乙地共n条路线,求某人正好选中最短路线的概率D抛掷一枚均匀硬币首次出现正面为止2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则ba的概率是 ()A. B. C. D.3从三件正品、一件次品中随机取出两件,则取出的产品全是正品的概率是 ()A. B.C.。</p><p>7、两点间的距离 同步练习(一)一、 选择题1、一条线段的长是5个单位,它的一个端点是A(2,1),另一个端点B的横坐标是1,则点B的纵坐标是( )A、3 B、5 C、3或5 D、1或32、以A(5,5)、B(1,4)、C(4,1)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 D。</p><p>8、高一数学必修1 集合练习题4一、选择题1、设A=x,B=x,若AB=2,3,5,A、B分别为( )A、3,5、2,3 B、2,3、3,5C、2,5、3,5 D、3,5、2,52、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则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 )A、R。</p><p>9、圆的一般方程 同步练习(一)一、 选择题1、x2+y2-4x+6y=0和x2+y2-6x=0的连心线方程是( )A、x+y+3=0 B、2x-y-5=0 C、3x-y-9=0 D、4x-3y+7=02、已知圆的方程是x+y2x+6y+8=0,那么经过圆心的一条直线方程为( )A .2xy+1=0 B.2x+y+1=0。</p><p>10、高一年级 数学,第一章 1.2.2 函数的表示法,课题: 映射,授课者: 朱海棠,问题提出,1.设集合A=x|x是正方形,B=y|y0,对应关系f:正方形面积,那么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是否是函数?为什么?,2.函数是“两个数集A、B间的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如果集合A、B不都是数集,这种对应关系又怎样解释呢?,映射,知识探究(一),思考1:上述两个对应有何共同特点?,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思考2:我们把具有上述特点的对应叫做映射,那么如何定义映射?,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p><p>11、集合复习,知识网络,集合,集合的含义,元素的特征,集合的分类,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间的关系,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属于” 或“不属于”,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按元素个数分,命题角度1:,集合概念的理解及元素的特性,A,B,命题角度2:,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学案:第4页8、9,学案第8页:11,等价转化思想,分类讨论,命题角度3:,集合的运算,学案第9页:16、17,命题角度4:,集合实际应用,例3:向50名学生调查对A、B两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的人数是30,其余。</p><p>12、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 对 数,问题提出,1.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多少(精确到亿)?到哪一年我国的人口数将达到18亿?,13 (11)x18,求x=?,3.上面的实际问题归结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2.假设200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为8% ,那么经过多少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2006年的2倍?,(18)x2,求x=?,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对数,知识探究(一):对数的概念,思考1:若24M,则M?若22N,则N?,思考3:满足2x3的x的值,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