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编号:20825975]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一个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 一个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 二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4 三条重要措施 实现社会公平的三条重要措施。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Tag内容描述:<p>1、福建省光泽县第二中学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总结导学学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意义 认识我国事业单位将全面推行绩效工资 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生产。</p><p>2、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A 自主预习案 课 题 个人收入的分配 预习范围 经济生活 第七课 预习任务 记忆基本知识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1 生产决定分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p><p>3、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一个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 一个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 二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4 三条重要措施 实现社会公平的三条重要措施。</p><p>4、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2014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 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 考点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4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 自主探究 发现解决问。</p><p>5、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 以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部【焦点导航】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说明我国实施以劳动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教育教育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了解我国分配制度所有制的基础了解劳动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我国劳动分配的意义和作用按生产要素了解参与分配的制度 2 .能力目标 正确把握我国劳动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p><p>6、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 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 掌握按劳分配的含义 理解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及意义 3 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理解确立按生产。</p><p>7、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学案9 个人收入的分配 本课考点 1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 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考查重点 按生产要素分配 效率与公平原则 关注热。</p><p>8、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自主学习案 一 高考考点 1 分配制度 1 生产决定分配 2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效率与公平 1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 公平的影响 2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二 考点梳理 一 分配制。</p><p>9、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课标导航】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高考命题定位:1.从考查内容看,近三年高考在本课中的高频考点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从考查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皆有,主观题主要围绕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多以图表题的形式。</p><p>10、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课标导航 1 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 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高考命题定位 1 从考查内容看 近三年高考在本课中。</p><p>11、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概述 教材第二单元阐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 谁来生产 的问题 与此衔接 本单元进入 收入与分配 的学习 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呼应 重在解决 为谁生产 的问题 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 财富分配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p><p>12、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程要求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对应学生用书p33一个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二个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个重要举措:实现社会公平的两个重要措施二种重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考点一分配制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