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肱骨近端骨折课件

2 女性骨折风险随着年龄增加 损伤机制。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在创伤骨科中非常常见。此类患者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另外一个年龄高峰是60岁以上的患者。二)肱骨近端骨折分型。肱骨近端骨折属肩关节周围骨折。其中肱骨近端骨折315例。肱骨近端骨折人群中。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HF)占全身骨折的5%。

肱骨近端骨折课件Tag内容描述:<p>1、2019/4/1,Department of Traumatic Orthopedic,1,肱骨近端骨折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2019/4/1,Department of Traumatic Orthopedic,2,老年常见骨折(3rd) 所有骨折4-6% 男:女=1:2 女性骨折风险随着年龄增加 损伤机制: 常伴有骨折脱位 神经损伤,低能量损伤:摔倒时手撑地(老年) 高能量损伤(青壮年) 肌肉收缩(电击、癫痫,运动损伤),2019/4/1,Department of Traumatic Orthopedic,3,460 BC- Hippocrates 第一次记载了牵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1869-Krocher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 1934-Codman 基于骺线将肱骨近端分为4部分 1。</p><p>2、肱骨近端骨折,德宏州第二人民医院 外三科,一)、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概述,肱骨近端骨折在创伤骨科中非常常见。据统计其发生率占全身所有骨折的4%6%,在所有累及肱骨骨折中占到近一半。该病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一个是30岁左右,此类患者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另外一个年龄高峰是60岁以上的患者,尤以老年女性患者为多。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降低。,二)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一)Neer分型:Neer在Codman的基础上总结了300例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根据股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四个解剖性骨折块。</p><p>3、肱骨近端骨折属肩关节周围骨折, 也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有研究随显示:资料的关节周围骨折患者2338 例,其中肱骨近端骨折315例,占13.5 %。 损伤两个高峰:一个是30岁左右,此类患者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常常合并有其他类型的骨折或脏器损伤;另外一个年龄高峰是6 0 岁以上,尤以老年女性为甚。 最新的研究表明:肱骨近端骨折人群中,60岁以上的患者占70%,且该年龄组的发病率在近3 0 年内増长了近3 倍,Neer分型,Neer分型将肱骨近端分为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4 个部分,以骨折后肱骨近端骨折块的数量进行分型。 对于上述部。</p><p>4、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外二科,1,xx,背景,肱骨近端骨折(PHF)占全身骨折的5%,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多数PHF 跟髋部骨折一样属于脆性骨折,约占老年(大于等于65岁)骨折的10% 【Baron,1996】。,2,xx,肱骨近端血供特点,3,xx,肱骨头血供由腋动脉发出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供应,主要从前外侧进入。 来自旋肱前动脉发出前外侧 动脉的分支弓形动脉。 另有旋肱后动脉发出后内侧动脉。,肱骨近端解剖特点,4,xx,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Neer于1970年提出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 将肱骨上。</p><p>5、肱骨近端骨折 孙权 2020 1 8 1 解剖 2020 1 8 2 解剖 2020 1 8 3 后倾角与颈干角 2020 1 8 4 肱骨头血供 2020 1 8 5 正常X片 2020 1 8 6 概念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外科颈下2cm以上的骨折 2020 1 8 7 病因 1 直接暴力2。</p><p>6、肱骨近端骨折的护理及康复,外二科 陈思兰,2,Contents,概述,3,Hot Tip,概述 肱骨近端骨折发生于肱骨大、小结节的远端肱骨干与肱骨头交界处,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者。,4,解剖,5,Diagram,6,Cycle Diagram,骨折分型,无移位骨折,7,外展型骨折,8,内收型骨折,9,(4)骨折合并脱位,10,Diagram,受伤史,症状、体。</p>
【肱骨近端骨折课件】相关PPT文档
肱骨近端骨折课件
肱骨近端骨折ppt演示课件
《肱骨近端骨折》PPT课件.ppt
肱骨近端骨折ppt课件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ppt课件
肱骨近端骨折教案PPT课件.ppt
肱骨近端骨折的护理演示课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