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国学经典与教育

凤鸣中学教科室 尔冬 《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培训考试 一、关于培训 v1.培训对象。云阳县凤鸣中学《国学经典与教育》校本培训专题讲座主讲。《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培训考试。

国学经典与教育Tag内容描述:<p>1、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一一、判断题1、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正确 错误2、论语是“四书”之一。( )正确 错误3、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正确 错误4、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正确 错误5、“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p><p>2、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目 录论语选读 1学记选读 24大学选读 35韩愈作品选读 43传习录选读 50黄宗羲作品选读 56- 67 -第一章 论语选读一、原文选读该读本凡有“”号均为必读文段。考试以必读选段为主。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注释】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齐:整顿、约束。 免:避免、躲避。 耻:羞耻之心。 格:有两种解释:一为“来”引申为归服;二为“正”。 【大意】孔子说:“用政令引导,用刑法整顿,老百姓只是求得。</p><p>3、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江津区仙鱼小学 罗江莲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重庆市组织了国学经典和教育的网络培训,分别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为教师们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浸润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在这次培训中,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一些思想让我感触颇深。首先就是孔子提。</p><p>4、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xx年暑假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p><p>5、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1、“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正确 错误2、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正确 错误3、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 )正确 错误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正确 错误5、“凡人所以立身行正,应事接物,。</p><p>6、在国学经典里且思且行读国学经典与教育有感“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国学中更应该身先士卒,借中华传统魅力的精华,提升自己,滋养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人生幸福的根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弟子规三字一平仄,教导我们一些如何做人的。</p><p>7、国学经典与教育微讲座有一种学说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是它宽阔的河床。一个圣人行走在华夏大地,他告诉人类做人的主张仁!义!礼!智!信!它就是人生的快乐之源,它就是人生的高尚之光。摘自人文颂一个字世界艺术家协会主席吴国化解赢字:赢:赢分五字、有亡有口、有月有贝、有凡成赢!亡:亡都不畏、死都不怕、死亡不惧、一定会赢!口:口说好话、口唱好戏、口出诚信、一定会赢!月:月夜苦学、月夜苦练、月夜健身、一定会赢!贝:贝是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一定会赢!凡:凡人不凡、爱民如子、爱国如家、一定会赢!目标管理:修身。</p><p>8、国学经典与教育校本培训三培训时间: 培训主题:国学经典与教育思想培训内容纪要:一、关于教育作用1.治国教育比政令开法更为重要有效。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行政命令引导,用刑法整顿,老百姓只会暂时避免死罪,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用礼教整顿,老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孟子尽心“善政不如教之得民也。”“善政得民才善教得民心。”先秦儒家主张德治为主,法治为辅;法家只讲以法治国,以吏为师;荀子则礼法并举。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说:“唯有德者能以。</p><p>9、优秀文档,精彩无限!重庆市国学经典与教育考试练习题(2010-11-14 13:05:50) 一、判断题1、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正确 错误2、论语是“四书”之一。( )正确 错误3、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正确 错误4、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正确 错误5、“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正确 错误6、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正确&。</p><p>10、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姓名: 班级:判断题1、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正确 错误2、论语是“四书”之一。( )正确 错误3、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正确 错误4、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正确 错误5、“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正确 错误6、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正确&。</p><p>11、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1、梁启超的籍贯是( B )A 广西 B 广东 C 浙江 D福建2、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 A )A 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D 黄宗羲3、“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 C )A少年强则国强 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国富 D少年雄则国雄4、黄宗羲被称为( B)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 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5、小疑则小( C )A智 B聪 C悟 D愚6、王夫之被世人称为( A)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7、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意思是( A)A途径、方法 B道路 C修道 D道理8。</p><p>12、第一章 论语选读一、原文选读该读本凡有“”号均为必读文段。考试以必读选段为主。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注释】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齐:整顿、约束。 免:避免、躲避。 耻:羞耻之心。 格:有两种解释:一为“来”引申为归服;二为“正”。 【大意】孔子说:“用政令引导,用刑法整顿,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教化,用礼制来整顿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2.子。</p><p>13、国学经典与教育培训总结梅江中学一个月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培训,我们受益匪浅,懂得了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为此,我们也积极响应,广泛开展“读经典”活动。读经典能更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从而引导学。</p><p>14、云阳县凤鸣中学国学经典与教育校本培训专题讲座主讲:凤鸣中学教科室尔冬,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培训考试,一、关于培训,1.培训对象:所有参加继续教育验审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说工人、职员不参加这个培训考试。2.培训方式:在重庆市教师研修网“国学经典与教育专题”下载四个视频及2个文字资料,再由学校组织集中学习。,3.培训学分的认定渝继教201034号要求县继教中心组织实施,我们县统一培训30。</p><p>15、国学经典与教育第一章 论语选读一、原文选读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孔子说:“用政令引导,用刑法整顿,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教化,用礼制来整顿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各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所受环境影响习染不同,才拉远了差距。 4.“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p><p>16、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一、单选题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C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 D )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 ) A.论语 B.学记 。</p><p>17、国学经典与教育,第一部分:国学经典与教育思想 第二部分: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第一部分:国学经典与教育思想,讲六个问题 一、国学热兴盛原因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三、国学论教育对象 四、国学论教育目的 五、国学论教育内容 六、国学论教育原则,国学热为什么会兴盛? (一)外国对中国国学刮目相看 1.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崛起,动摇了马克思韦伯的权威论断,使欧美对东方文化重新审视。 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国际地位提高,获得西方国家领导人对东方文化的高度评价。 3.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被西方人普遍接受认同,成为生态环。</p><p>18、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常言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p>
【国学经典与教育】相关PPT文档
国学经典与教育.ppt
【国学经典与教育】相关DOC文档
《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答案仅作参考.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1.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docx
重庆《国学经典与教育》考试题2.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后感.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微讲座完稿.doc
校本培训三国学经典与教育思想(盛小容).doc
重庆市国学经典与教育考试练习题.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2.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培训总结.doc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含答案.doc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doc
语文老师读书心得800字:谈《国学经典与教育》.doc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 三.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复习题.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复习题6.doc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读后感.doc
重庆《国学经典与教育》考试题3.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学习心得.doc
重庆《国学经典与教育》最新模拟测试题.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复习题240622.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复习题(1).doc
《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