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160。诗歌鉴赏题。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谈谈新课标下古诗歌的阅读与鉴赏。高考语文阅读题和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初步鉴赏古代诗歌。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一章 语言知识及运用 第二章 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 第四章 写 作。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Tag内容描述:<p>1、2017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与赏析(2017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 分)(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 分)答案:(1)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p><p>2、诗歌鉴赏题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p><p>3、高二年级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序列(24)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p><p>4、谈谈新课标下古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是文学的骄子,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在诗歌教学史上,虽然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过去语文教材对诗歌注释过多、过细、过分追求统一答案,旧大纲下的诗歌教学,存在着对“主题思想”分析的教条化、图解化的倾向。学生习惯以“接受性”的方式学习诗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人对诗歌的独特感受,失去了在阅读中“发现意蕴的机会”,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更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要善于运用新教材的编排导向和新的阅读要。</p><p>5、表三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常见活用词语归纳例句词语解释活用方式出处1.学而时习之时按时名词作状语论语十二章(七上)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3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4温故而知新故、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形容词作名词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乐,把当作乐趣意动用法6饭疏食饮水饭吃饭名词作动词7曲肱而枕之曲使弯曲使动用法8曲肱而枕之枕以为枕,把当作枕头意动用法9.棹数小舟棹划船名词作动词河中石兽(七上)10.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洪水动词作名词11智子疑邻智认为聪明意动用法智子疑邻(七上)12邑人奇之奇对感到奇。</p><p>6、一、思想情感归纳思想内容示例忧国伤时(忧国诗)1反映社会的黑暗、离乱的痛苦杜甫石壕吏、白居易望月有感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泊秦淮、王磐朝天子咏喇叭3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观刈麦4山河沦丧的痛苦,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忧文天祥过零丁洋、杜甫登楼春望、夏完淳别云间、李煜相见欢、陈与义登岳阳楼建功报国(边塞诗)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观沧海、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李贺雁门太守行、王昌龄从军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龚自珍己亥杂诗2报国。</p><p>7、第一节 古诗文积累训练一七年级上下册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30分)1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p><p>8、四、表达技巧归纳常用表达技巧作用修辞手法比喻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引起联想,耐人寻味拟人形象生动,化静为动,亲切感人,增强表达效果对偶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凝练含蓄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了夸张增强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出的情感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表现手法用典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的想法)比兴引出后文(的内容)互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反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美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从而烘托了象征借助(事物)象征。</p><p>9、二、哲理句归纳诗句哲理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蕴含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困境中蕴含着希望,只要锲而不舍,就可以绝处逢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不畏困难的精神。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5雄兔脚扑朔,雌兔。</p><p>10、第三节古文阅读一、文言字词理解训练一七至九年级常见通假字小测例句通假字解释出处1.尊君在不通 陈太丘与友期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 论语十二章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 4兑命曰通 虽有嘉肴5不亦颠乎通 河中石兽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 伤仲永7贤于材人远矣通 8对镜帖花黄通 木兰诗9卿今当涂掌事通 孙权劝学10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 11满坐寂然通 口技12止有剩骨通 狼13便要还家通 桃花源记14问所从来。具答之通 1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16诎右臂支船通。</p><p>11、三、用典句归纳诗句典故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p><p>12、选校网 www.xuanxiao.com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高考语文阅读题和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p><p>13、第一章,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考查目标,1识记:背诵和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科书(七至九年级)规定的背诵篇目。2理解:能够正确把握常见实词的含义;了解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理解常见通假字的意思;能够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能够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能够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思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点评: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语言特点、表达技巧、作者的。</p><p>14、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初步鉴赏古代诗歌,1、理解句子,把握文意。 B级 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B级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B级 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C级 5、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C级 6、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C级 从历届成人高考试题来看,试题侧重于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没有单独考实词、虚词,活用词、通假字和特殊句式,但在翻译时要注意。,文言实词,通假字:臣愿奉璧西入秦:通“捧”,用手托。 古今异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出身低微,地位鄙贱 今义品质恶劣 吾祖死于。</p><p>15、古诗阅读与赏析,初三语文复习 执教:王中意,自学展示(一) 社 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1、这个题目会让你想起什么? 2、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象或意象?1234、列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4、这首诗里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5、你最欣赏这首诗里的哪个字或词?体味一下。,2011年中考这样考的: 题目一: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 题目二: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第。</p><p>16、成 考 语 文,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第一章 语言知识及运用 第二章 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 第四章 写 作,第三章 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一、理解句子,把握文意,二、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首先, 尽可能地了解文意,这是提取信息的基础。 其次,在阅读中对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要特别关注。 其三,领悟题干所示,准确对信息进行删选、提取。 另外,有些信息就具有隐蔽性,需要仔细挖掘其潜在的有价值的部分。,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四、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表达某种观点,宣泄某种情感的载。</p><p>17、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25分)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日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p><p>18、2013高考语文 易错题查漏补缺 第一版块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第一版块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7题33分 1 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 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 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 作家。</p>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相关PPT文档
2020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2.1《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讲练ppt课件.ppt
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ppt
《古诗阅读与赏析》PPT课件.ppt
成考语文6古诗文阅读与鉴赏.ppt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相关DOC文档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doc
高二年级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序列.doc
谈谈新课标下古诗歌的阅读与鉴赏.doc
高考语文阅读题和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doc
2015年成考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专项训练.doc
高考语文 易错题查漏补缺 第一版块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