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江苏省麒麟中学高中数学[编号:21248970]
江苏省麒麟中学高中数学
2 3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 二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 及 直二面角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 3 使学生体会 类比。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江苏省麒麟中学高中数学Tag内容描述:<p>1、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下列八个关系式 0 0 0 0 0 其中正确的个数 A 4 B 5 C 6 D 7 2 集合 1 2 3 的真子集共有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3 集合A x B C 又则有 A a b A B a b B C a b C D a b A B C任一个 4 集合 1 2。</p><p>2、2 1 指数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12分 1 化简 3 的结果为 A 5 B C D 5 2 将化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为 A B C D 3 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a B 0 C a3 2 a9 D 4 下列命题中 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若a R 则 a2 a 1 0 1 A 0。</p><p>3、2 1 3 2 1 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 教学目标 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空间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p><p>4、江苏省麒麟中学高一数学 2 2 1对数与对数运算 一 课堂随练 苏教版必修1 一 填空题 1 已知loga2 m loga3 n 则 2 已知 则的值是 二 计算 3 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 1 2 3 4 答案 一 填空 1 12 2 0 提示 1 由题意知故 2。</p><p>5、高一函数同步练习9 指数 一 选择题 1 的值为 A B 2 三个数 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3 若 则可化简为 A 1 B C D 4 若 则 A 15 B 17 C 18 D 21 5 若 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6 若 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为 A B C D 7 化。</p><p>6、江苏省麒麟中学高一数学 2 2 1对数与对数运算 三 课堂随练 苏教版必修1 一 选择题 1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B C D 2 若 则的表达式为 A B C D 3 三个数的大小关系为 A B C D 4 函数 x 1 的值域是 A R B 2 C 3 D 2 二。</p><p>7、江苏省麒麟中学高一数学 2 2 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 课堂随练 苏教版必修1 一 选择题 1 函数的定义域是 A B C D 2 下列各项中不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与 B 与 C 与 D 与 3 若函数的图象过两点和 则 A B C D 4下列函数。</p><p>8、奇偶性 1 在下列各函数中 偶函数是 A 偶函数 B 奇函数 C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 非奇非偶函数 3 y f x x R 是奇函数 则一定在y f x 图象上的点是 4 下列函数中是偶函数且在区间 0 上单调递减的函数是 5 函数f x x。</p><p>9、4 2 2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两个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性质 2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 会用 数形结合 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用坐标法解决。</p><p>10、3 2 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 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到新的结论 并通过新旧。</p><p>11、2 3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 2 使学生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使他们在直观感知 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p><p>12、3 1 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 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 2 3 4 5 2 若函数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求m的值 3 1 个 2 个 3 个 4 已知下面4个函数 其中有2个零点的函数是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已知函数 因为 所以 已知函数 因为。</p><p>13、2 2 3 2 2 4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2 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 借助实物模型理解性质及。</p><p>14、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个村子里的年青人组成一个集合 B 所有小正数组成的集合 C 集合 和 表示同一个集合 D 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五个元素 2 下面有四个命题 集合 中最小的数是否 是自然数 是不大。</p><p>15、2 2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 能把面面平行关系转化为线面或线线平行关系进行问题解决 进一步体会数学化归的思想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 发。</p><p>16、3 1 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 关于 二分法 求方程的近似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分法 求方程的近似解一定可将在区间 a b 内的所有零点得到 B 二分法 求方程的近似解有可能得不到在区间 a b 内的零点 C 应用。</p><p>17、江苏省麒麟中学高一数学 3 2 2对数函数 二 课堂随练 苏教版必修1 一 选择题 1 函数 x 1 的值域是 A R B 2 C 3 D 2 2 若 则的表达式为 A B C D 3 下列各项中表示的是同一函数的是 A 与 B 与 C 与 D 与 4 函数y log2。</p><p>18、2 2 1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 一 选择题 1 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 A 1 B 2 C 2 D 解析 要保证真数大于0 还要保证偶次根式下的式子大于等于0 所以解得1 x 2 答案 D 2 函数y x2 3x 2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1 B 2 C D 解析 先。</p><p>19、3 3 2两点间的距离 一 教学任务分析 1 在对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对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认识 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 掌握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p><p>20、1 1 1 柱 锥 台 球的结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 图片 使学生理解并能归纳出柱 锥 台 球的结构特征 2 让学生自己观察 通过直观感加强理解 3 培养学生善于通过观察实物形状到归纳其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