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江苏省徐州市建平中学高一数学[编号:21538214]
江苏省徐州市建平中学高一数学
2.3.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学习目标。N﹡). 3.已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数列专题复习1——数列求和问题 一、学习目标。2.2.3等差数列前n项和(2) 【学习目标】 1 .更熟练地把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式和前面的n项和式 2、利用等差数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差数列的通项式 学习目标。
江苏省徐州市建平中学高一数学Tag内容描述:<p>1、数列专题复习1数列求和问题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2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二、预习指导:数列求和的方法:1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p><p>2、2.3.1等比数列的概念(1)一、学习目标:1 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 二、预习指导:1等比数列的定义: ;公比:。</p><p>3、课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习题课(2)一、学习目标:能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平面几何问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综合问题二、预习指导1、已知两座灯塔和B与观测站C的距离都是灯塔在观测站C的北偏东,灯塔 在观测站C的南偏东,则 2、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是、,求塔高 三、例题探究例1(书17页第。</p><p>4、2.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的和(1)【学习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过程2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预习书本第39-41页【问题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p><p>5、江苏省徐州市建平中学高一数学第二章等差数列的性质学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2.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当公差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的 ,且一次项系数为 ;前和是关于的 2、在等差数列中,若公差,则为。</p><p>6、等差数列的概念学习目标:1、 体会等差数列是用来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2、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重点、难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学习过程:一、 课前准备仔细阅读课本P33-P34二、 学习新知问题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____________,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_____________,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__。</p><p>7、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一、学习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2综合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前n项和公式解决相关的问题二、预习指导:1、若等比数列an中,则实数m ;2、等比数列中,S10= 10,S20= 30,则S30= ;3、等比数列中Sn= 48,S2n= 60,则S3n= ;4、等比数列。</p><p>8、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2利用等差数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自学书本第41-43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前n项和公式:。</p><p>9、课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2)一、学习目标1能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一般步骤: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确定所涉及的三角 形,搞清已知和未知;选用合适的定理进行求解;给出答案。二、预习指导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1、仰角: 2、俯角:3、视。</p><p>10、课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习题课(1)一、学习目标:熟练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并能灵活应用;二、复习回顾:1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变形:2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变形:3在中,已知:,则 4在中,已知:,则 5在中,已知:,则边上的中线的长为 6中,若三角形有解,则的取值范围是。</p><p>11、数列专题复习2数列求和问题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2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3分组求和: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4裂项相消法求和: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常见拆项:;。</p><p>12、数列的概念1一、学习目标:1、了解数列及相关概念、数列的分类,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会用列表法和图象法表示数列2、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会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会根据简单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二、预习效果1数列是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一般形式可写成简记为________,其中是数列的第________项2如果数列的_______。</p><p>13、课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1)一、学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的测距问题和几何问题2、体会数学建摸的基本思想,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二、预习检查1利用正弦定理解两类问题:2应用余弦定理解两类问题:三、例题【例1】(测距问题)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两点之间的距离,在河岸这边取点,测得,设在同一平面内,试求之间的距离(精确到。</p><p>14、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一、学习目标:1. 掌握通项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2. 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并学会其简单应用. 二、预习指导:1.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2. 等比数列的性质:N)3已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公比 ,首项 4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末项为,公比为,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p><p>15、课题:正弦定理(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熟练应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培养数学应用意识;2初步掌握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并会应用二预习指导1、正弦定理: 2、比值的意义:3、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1);(2);(3)三、预习检查1. 在ABC中,已知,则B= __________。</p><p>16、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学习目标:1、 掌握“叠加法”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难点:“叠加法”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学习过程:一、 课前准备1、 仔细阅读课本P35P372、等差数列的概念:。</p><p>17、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一、学习目标:1.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二、预习指导:1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 2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则= 3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前5项的和为31,则 4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