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八
第2课时 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掌握判定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运用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有关问题.。2.理解并掌握平方根的性质.(难点)。2.根据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表示方法.。3.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方法。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冀教版数学八Tag内容描述:<p>1、17.1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习目标:1.掌握判定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能运用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有关问题.学习重点: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习难点:运用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有关问题.自主学习1、 知识链接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从边看:等腰三角形的 相等(2)从角看:等腰三角形的 相等简写成“ ”(3)从重要线段看: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 、 与顶角的互相重合简称“ ”2如图,在ABC中,AB=AC,(1)若AD平分BAC,那么 , (2)若BDCD,那么 , (3)若ADBC,那么 ,。</p><p>2、16.1 轴对称学习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图.(难点)3.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意义和线段的轴对称性并用其作图.(重点)学习重点:轴对称的性质.学习难点: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图.自主学习1、 知识链接1. 观察、讨论、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实物、图片的共同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知预习2.轴对称图形(1)做一做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想一想,展开。</p><p>3、14.1 平方根第1课时 平方根学习目标:1.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理解并掌握平方根的性质.(难点)3.理解开平方运算,体会数学中的互逆思想.(重点)学习重点:开平方运算.学习难点:平方根的性质及开平方运算.自主学习1、 知识链接1.(1)10与-10的平方等于________, 与- 的平方等于________,(2) 平方等于100的数有________,平方等于的数有__________.(3) 满足=25的x的值是__________.2、 新知预习2.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a,那么这个数______就叫做a的_________也叫a的_________(1)因为_____2=64,所以64的平方根。</p><p>4、14.3实数第2课时 实数的性质及分类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实数的定义对实数进行分类.(重点)2.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成一一对应关系.3.理解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难点)学习重点:实数的分类.学习难点: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自主学习1、 知识链接1.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是有理数,哪些数是无理数?,0.8482 , , , , ,0.015.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知预习2.如图,将面积分别为2和3的两个正方形放置在数轴上,使得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和原点O重。</p><p>5、13.2 全等图形学习目标:1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会找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重点)2.根据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表示方法.3.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会运用其性质解决有关角度、线段的计算问题.(难点)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习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自主学习1、 知识链接1.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这类图形在几何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二、新知预习2.如图,观察给出的几组图形. (1) 每组图形中,两个图形的形。</p><p>6、知识储备后续学习 承 上 分数 整式 因式分解 本节内容 启 下分式性质 分式运算 分式方程 分式概念 分式意义 模型思想 分式有无意义 数量关系 识别 描述 分式概念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 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 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 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 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 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引导引导发现法发现法 问题情境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建立模型 解释、。</p><p>7、勾股定理,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想一想:,s1,s2,s3,相传2500年前,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从朋友家地砖铺成的地面上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我们来看是怎样的数量关系?,s1、s2、s3、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S+S=S,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图1,9,9,9,9,18,18,A的面积+ B的面积= C的面积 即a2+b2=c2,看一看:,a,b,c。</p><p>8、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当堂练习,课堂小结,17.4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1.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HL”,并能熟练地选择判定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难点) 2.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能够综合“HL”解决问题.(重点),导入新课,复习引入,2.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ASA,AAS,SAS,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讲授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勾股定理可知: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其第三条也一定相等.,在一个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知:如果两。</p><p>9、八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冀教,第二十章 函 数,20.2 函数(第2课时),学 习 新 知,问题思考,问题2:填写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表示,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问题1:试写出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y与x的函数关系式:y=180-2x.,解:黑色格子在一条直线上; y=10-x.,探究1 探究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大家谈谈,1.前面讲到的“欣欣报亭的1月6月的每月纯收入S(元)是月份T的函数”,其中自变量T可取哪些值?当T=1.5。</p><p>10、18.2抽样调查教学目标1、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2、进一步了解、掌握抽样调查与普查各自的优、缺点.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普查和抽样调查2、如何根据调查范围与对象,合理收集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确定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如何收集数据.如何使。</p><p>11、19.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想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和相关部分的名称、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和如何有坐标确定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各部分的名称。说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用途。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说出一个点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直角坐标系中找出点的坐标的过程体会坐标平面内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平面直角坐标系所具有的对称美。重点难点重点: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难点:对一个点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的。</p><p>12、22.5菱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总结出菱形的两个判定定理,并会用它进行相关的论证和计算;2、会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菱形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菱形判定条件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渗透类比与转化数学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菱形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想一想:菱形和矩形分别比平行四边形多了哪些性质?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让学生回忆并说出 菱形和矩。</p><p>13、22.5菱形教学设计思想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全部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分析题意,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熟记菱形的定义及有关性质,并能灵活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的过程,在观察、操作。</p><p>14、第22章四边形,22.3三角形的中位线,22.3三角形的中位线,目标突破,总结反思,第22章四边形,知识目标,22.3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目标,1.通过旋转、拼接等数学活动,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会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计算。</p><p>15、第十二章分式和分式方程 12 3分式的加减 第2课时分式的混合运算 1 课堂讲解 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混合运算的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同分母分式是怎样进行加减运算的 异分母分式呢 1 知识点 分。</p><p>16、如图 若想在两条公路围成的A区域内建一个化工厂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 要求化工厂到桥头的距离是500米 同时为了交通方便 要求化工厂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 假如你是工程师 你能在图上找到化工厂的位置吗 桥头 焦寺 旁堤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