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监测肌松药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 肌松监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 陆志俊 肌松药的历史 n1516年。Bernard证明箭毒作用于运动神经系 统。神经肌肉兴奋的传递 神经-肌肉。肌松药及肌松监测和拮抗。N2 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骨骼肌松弛药(简称肌松药。肌松药的概念。肌肉松弛药。残余肌松和肌松监测。肌松药及肌松监测。
肌松监测肌松药Tag内容描述:<p>1、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 肌松监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 陆志俊 肌松药的历史 n1516年,Peter Martyr dAnghera 记载了箭毒。 n1811年,Bancraft 等证明箭毒通过抑制呼吸使动物致 死。 n18571866年,Bernard证明箭毒作用于运动神经系 统。 n1937年,Dale教授证明箭毒抑制乙酰胆碱引起的肌肉 收缩。 神经肌肉兴奋的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n轴突分支的终末部以及其末端的接头前膜; n接头后膜即终板膜是肌纤维在改部位的增后部 分; n介于其间的突触间隙。 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非去极化肌松药: n竞争性阻滞 去极化肌松药: n终板。</p><p>2、肌松药及肌松监测和拮抗,合肥市滨湖医院麻醉科 杨 恒,N2 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骨骼肌松弛药(简称肌松药,skeletal muscular relaxants),- 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运动神经终板膜上的N2 受体,阻断神经冲动向骨骼肌传递,导致肌肉松弛。,肌松药的概念:,肌肉松弛药,能松弛骨骼肌, 但无镇静、麻醉和镇痛作用,阻滞性质: 去极化, 非去极化 作用时效: 超短时效、短时效 中时效、 长时效 化学结构: 琥珀胆碱 甾类 苄异喹啉类,肌松药的分类:,去极化肌松药作用机制:,这类药物与运动神经终板膜上的N2 受体结合,使肌 细胞膜产生持久去极化作用,对ACh 。</p><p>3、2019/3/13,1,残余肌松和肌松监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李士通,2019/3/13,2,神经肌肉传递生理,运动皮质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神经肌肉接头 骨骼肌,2019/3/13,3,受体阻断比例与肌松效果,2019/3/13,4,残留肌松的发生率,1979年Viby-Mogensen检查了72例麻醉后恢复室病人, 67例新斯的明拮抗,仍然有42%(30例)病人拇内收肌TOF比值小于0.7。在68例已经充分清醒并且可以合作的病人中,有16例(24%)不能持续抬头5秒。,2019/3/13,5,临床监测与肌松残余,2019/3/13,6,中时效肌松药和残余肌松,n TOF 0.7 Surgery (min) Atracuriu。</p><p>4、肌松药及肌松监测,箭毒的发现:两个有趣的实验,1811年,英国Bancroft 和 Brodie 驴和风箱实验:箭毒引起动物死亡是使呼吸停止 1857年,法国生理学家Bernard 青蛙实验:箭毒不影响感觉神经系统,不直接作用于肌肉 箭毒的可怕结果: 中毒者神志清醒而不能运动,一个不动的身躯静静地死去,而牺牲者始终具有意识,情感和智力一直存在,死亡者经历了最可怕和最悲烈的过程。,箭毒的发现,Bernard的错误结论: 箭毒作用部位是脊髓或脊髓的运动神经根 学生Vulpian提出箭毒作用于神经肌肉结合部运动终板 1934年,伦敦大学药学院Dale和Bacq 揭示箭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