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方法课件
第四章 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 &#167。4.0 问题描述 &#167。了解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中舍入误差所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第六章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其中算法设计是计算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计算方法又称数值分析、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值近似解方法。0.1 数值计算方法与算法。
计算方法课件Tag内容描述:<p>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1页 一个数除以分数 1、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 时走多少千米? 温故知新 : 2、口算 2 3 3 6 1 6 8 3 3、 小时有( ) 个 小时 1小时有( )个 小时 温故知新 : 小明 小时走了2Km,小红 小时走了 Km。 谁走得快些? 3 2 12 5 6 5 小时走了?千米 1 3 1小时走了?千米 小时行2Km 2 3 画线段图: 小明: 2 3 2 3(K m) 2 2 3 3 2 6 5 12 5 2(K m) 6 5 5 12 小红 : 为什么写成“ ”? 5 12 通过以上的计算,你发现了 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你 发现的规律吗? 小组讨论 : 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的要点: 1。</p><p>2、2016 烹饪营养与配餐 吴晶梅 营养配餐的目的与意义 1 营 养 配 餐 可 以 将 各 类 人 群 的 膳 食 营 养 素 参 考 摄 入 量 具 体 落 实 到 用 膳 者 的 每 日 膳 食 中 , 使 他 们 能 按 需 要 摄 入 足 够 的 能 量 和 各 种 营 养 素 , 同 时 又 防 止 营 养 素 或 能 量 的 过 高 摄 入 。 2 . 可 根 据 群 体 对 各 种 营 养 素 的 需 要 , 结 合 当 地 食 物 的 品 种 、 生 产 季 节 、 经 营 条 件 和 厨 房 烹 饪 水 平 , 合 理 选 择 各 种 食 物 , 达 到 平 衡 膳 食 。 3 通 过 编 制 营 养 食 谱 , 可 指 导 食 堂 管 。</p><p>3、第四章 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 4.0 问题描述 4.1 乘幂法与反幂法 4.2 雅可比方法 4.0 问题描述 设A为nn矩阵,所谓A的特征问题是求数和非 零向量x,使 Ax x 成立。数叫做A的一个特征值,非零向量x叫做与特 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这个问题等价于求使方程组 (A- I)x=0有非零解的数和相应的非零向量x。 线性代数理论中是通过求解特征多项式det(A- I)=0的零点而得到,然后通过求解退化的方程组(A -I)x=0而得到非零向量x。当矩阵阶数很高时,这种 方法极为困难。目前用数值方法计算矩阵的特征值以 及特征向量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迭代法和变换法。</p><p>4、计算方法 Numerical Methods,教师: 陈美蓉(数学系),jisuanmath126.com Password: jisuanmath1111,作业情况(Homework) 每周周二上课前(教4 C209) (由课代表代收,按班级序号排好) 1班:115;1631 2班:115;1630 上机时间 第12,14,16,17周三3,4节(理B320),参考书目 (Reference) 数值分析 李庆杨等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方法典型例题分析 孙志忠 编 (科学出版社) Numerical Analysis (Seventh Edition) 数值分析 (第七版 影印版) Richard L. Burden & J. Douglas Faires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评分方法 (Grading Policies) 。</p><p>5、几种有效的数值算法,报告人:王 武 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 Email: wangwusccas.cn 20010年5月,2,Fast Algorithm,n,n,If n=64, this table implies an overall reduction in flops of 160 million, which meets the Moores Law! (doubling in 1.5 year),SciDAC Initiative, DOE, CSGF, 2005,n,3,1. 快速多极子方法,快速多极子方法克服了多粒子模拟中最大的瓶颈:精确计算N个粒子之间通过万有引力或静电力的相互作用(比如星系中的星体,或蛋白质中的分子)需要O(N2)的量级。而FMM达到了O(N)的量级。FMM显著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任意调整精度 这。</p><p>6、实验一 舍入误差与数值稳定性,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上机编程,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及上机操作指令 通过上机计算,了解舍入误差所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 实验内容: 通过正反两个实例的计算,了解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中舍入误差所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深入理解初始小的舍入误差可能造成误差积累从而对计算结果的巨大影响。 通过实际编程,了解运算次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了解实数运算符合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在计算机里不一定成立。,概要 舍入误差在计算方法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实际计算中,如果选用了不同的算法,由于舍入误。</p><p>7、第六章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许多科学技术问题,例如天文学中的星体运动,空间技术中的物体飞行,自动控制中的系统分析,力学中的振动,工程问题中的电路分析等,都可归结为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所谓初值问题,是函数及其必要的导数在区间的起始点为已知的一类问题,一般形式为:,我们先介绍简单的一阶问题:,常微分方程 求解求什么?应求一满足初值问题的解函数y = y(x) ,如对下列微分方程:,由常微分方程的理论可知:上述问题的解唯一存在。,高等数学中,微分方程求解,如对一阶微分方程:y =f(x,y)是求解解函数y = y(x) 。</p><p>8、第0章 绪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一般按如下途径进行:,实际问题,模型设计,算法设计,程序设计,上机计算,问题的解,其中算法设计是计算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结束,1,计算方法又称数值分析、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值近似解方法,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的解数学问题的方法。它是计算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0.1 数值计算方法与算法,结束,2,0.1.1 计算方法的任务 计算方法课程研究常见的基本数学问题的数值解法.包含了数值代数(线性方程组的解法、非线性方程的解法、矩阵求逆、矩阵特征值计算等)、数值逼近、数值。</p><p>9、第三节三重积分的计算法 一 利用直角坐标计算三重积分 二 利用柱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 三 利用球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 可以用直角坐标 柱面坐标和球面坐标来计算 计算方法是将三重积分化为三次积分 三重积分 一 利用直角。</p><p>10、计算方法复习课 说明 评分标准 最后考试成绩占70 平时及上机报告 30 考试形式为闭卷 需带计算器 许诺老师上课内容 60 70 徐政老师上课内容为30 40 1 课程基本内容 绪论一元非线性方程的解法线性方程组Ax b的解法 直接法 迭代法插值与拟合数值积分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2 绝对误差和绝对误差限 1 绪论 相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限 有效数字 3 误差在算术运算中的传播1 加 减运算 2 乘。</p><p>11、第五章 插值法,5.0 插值问题 5.1 拉格朗日插值 5.2 牛顿插值 5.3 等距节点插值 5.4 埃尔米特插值 5.5 三次样条插值,价讣荷扬骡俩泅教息抛抄髓愤窒隆担酷疼烟悬渐充臣竭夜段涸舶仗簇昧客计算方法课件 第五章 插值法计算方法课件 第五章 插值法,1 函数表达式过于复杂不便于计算, 而又需要计算许多点处的函数值 2 仅有几个采样点处的函数值, 而又需要知道非采样点处的函数值 上述问题。</p><p>12、11.4,0,11.4,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简介(物料衡算法、产排污系数法和抽样测算法),南宁市环境监察支队 李秋波 2018年2月1日,内容提纲,一、环境保护税法相关法律规定,法律依据: 第二十五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污染当量,是指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同一介质相同污染当量的不同污染物,其。</p><p>13、7.1 Newton Cotes 公式,7.2 复化求积公式,7.3 Romberg求积法,7.4 Gauss型求积公式,第七章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7.5 数值微分,7.0 数值积分概述,7.0 数值积分概述,由积分学基本定理知,但应用中常碰到如下情况:,f(x)的原函数无法用初等函数给出,f(x)用表格形式给出,虽然f(x)的原函数能用初等函数表示,但表达式过于复杂。,这时积分与求导都必须使。</p><p>14、第五章 插值法,5.0 插值问题 5.1 拉格朗日插值 5.2 牛顿插值 5.3 等距节点插值 5.4 埃尔米特插值 5.5 三次样条插值,1 函数表达式过于复杂不便于计算, 而又需要计算许多点处的函数值 2 仅有几个采样点处的函数值, 而又需要知道非采样点处的函数值 上述问题的一种解决思路:建立复杂函数或者未知函数的一个便于计算的近似表达式. 解决方法插值法,5.0 插值问题,一、问题提出,二。</p><p>15、1,第四章 多项式插值方法,4.1 引言 4.2 Lagrange插值多项式 4.3 Newton插值多项式 4.4 分段低次插值,2,则称P(x)为f (x)的插值函数。这时,我们称a,b为插值区间, 称 为插值节(结)点,称(4-1)为插值条件,f (x)为被插函数。求插值函数P(x)的方法称为插值法。,4.1 引言,定义 4.1 设 y= f(x) 在区间a,b上连续,在a,b内n+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