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血液系统疾病
老年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肿块、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促凝血药——分类。促凝血药——作用特点。促凝血药大纲内容(小结)。重点掌握分类和作用特点、典型不良反应及监护要点 熟悉酚磺乙胺、氨基己酸、氨甲环酸、维生素K1、蛇毒血凝酶、鱼精蛋白的适应。一、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
课件血液系统疾病Tag内容描述:<p>1、老年血液系统疾病,第一节血液系统结构组成,淋巴组织 骨髓 干细胞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白细胞、血小板 止血与凝血系统,http:/www.docin.com/sundae_meng,血液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老化改变,淋巴组织 血T细胞 中年,老年 ,淋巴组织,淋巴小结数目,体积, CD3 ,CD4/CD8平衡失调,CD4 ,CD8。 随年龄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 IgG和IgA ,IgM和IgE无变化,自身抗体,天然抗体。,http:/www.docin.com/sundae_meng,骨髓,造血功能的骨髓容量随人的衰老而减少; 进入老年期后,造血组织逐渐减少,并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所替代。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细胞约100。</p><p>2、1,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2,病史采集,血液病的常见症状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或易感染,肿块、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对每一患者应了解这些症状的有无及特点。还应询问有无药物及毒物接触史,营养及饮食习惯,手术史,月经孕产史及家族史。,3,体格检查,皮肤粘膜颜色、出血点,皮肤结节或斑块,黄疸,舌乳头、浅表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有无肿大,腹部有无肿块等。,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为最基本的化验检查 网积红细胞计数,以了解骨髓增生情况。各种红细胞平均指数的测定,对贫血患者进行形态学分类,有助于寻找贫血的。</p><p>3、血液系统疾病,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内科护理教研室,出血性疾病(Bleeding Disorders),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内容 概念 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概念】,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外周血Plt减少。 人群发病率估计约为1/10000,女性:男性比例约2-4:1。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病因与机制,1.感染 2.免疫因。</p><p>4、促凝血药分类,1、促进凝血因子合成:维生素K* 2、促凝血因子活性药:酚磺乙胺 3、抑制纤溶系统功能: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4、影响血管通透性:卡巴克络 5、蛇毒血凝酶 6、鱼精蛋白,促凝血药作用特点,促凝血药典型不良反应,用药监护*,促凝血药大纲内容(小结),重点掌握分类和作用特点、典型不良反应及监护要点 熟悉酚磺乙胺、氨基己酸、氨甲环酸、维生素K1、蛇毒血凝酶、鱼精蛋白的适应证、注意事项,X型题,促进凝血的药物有(BC) A.尿激酶 B.氨甲环酸 C.维生素K D.华法林 E.链激酶,抗凝血药,1、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2、肝素、低分子肝素,。</p><p>5、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倪雪莲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 录,学习目标,掌握营养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白血病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熟悉上述疾病的病因、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以及儿童贫血的分度和分类 了解上述疾病的发病机制、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以及血友病 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一、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胚胎期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骨髓外造血,造血特点,血液特点,一、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二、儿童贫血概述,概 念 贫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