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8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目标。(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2、能力目标。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兴宁一中孔秀红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Tag内容描述:<p>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两课时),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含义是什么?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1)实践的含义:,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注意: 一是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事物,是一种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二是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1.实践及其特点,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学生认真学习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克隆羊“多利。</p><p>2、1 / 8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2、能力目标: (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学重点: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p><p>3、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兴宁一中 孔秀红,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嫦娥二号”三维图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 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按照计划,在未来的两年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热点“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探。</p><p>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什么是实践?它有哪两层基本的含义? 2.实践有什么特点? 3.实践有几种基本形式?,自主学习课本42-43页并完成以下问题(3分钟),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体,对象,性质,1. 实践的含义,两层基本的含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凡是实践,主体都是人(不是动物)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主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B.实践。</p><p>5、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 服务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业生产 电视机装配生产线 1. 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 2. 这些活动对象是什么 ,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 3. 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 探究活动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什么是实践?它有哪两层基本的含义? 2.实践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怎样?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工人做工 农民种田 牧民放牧 渔民捕鱼 演员表演 教师讲课 医生治病 司法人员办案 。</p><p>6、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 从何而来?,1,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活动人类特有的,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改造主观世界是一种意识活动,不属于实践的范畴。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p><p>7、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唯物论,认识论,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世界奥秘的脚步,宇宙奥秘,人体奥秘,思维奥秘,社会发展奥秘,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认识自已,人类永恒的课题,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 2、实践有哪些特点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学习目标,1.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p><p>8、37、(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材料一市委办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这一点。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化州市新农保和城居保让人们有新观念,改变着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融洽了党群关系。 (3)意识的活动具有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茂市委办印发制度是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的具体体现。 (4)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p><p>9、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认识论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 明也 荀子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以上诗文都说明了什么的重要性 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1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主体 性质 对象 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p><p>10、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哲学新授,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辨证唯物主义,(怎么看),求索世界的历程,不会游泳 怎能下水,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1.实践的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p><p>11、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世界奥秘的脚步,宇宙奥秘,人体奥秘,思维奥秘,社会发展奥秘,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认识自已,人类永恒的课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出真知!,实践,(一)实践及其特点,两层基本含义: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 变为现实的存在。,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直接现实性活动,非。</p><p>12、第 1 页 共 1 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保亭中学刘立萍 本堂课在教学思想上力求让学生通过清楚的事例 及实践的引导认识意识的本质 并充分认识物质第一 性 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 通过本课教学 力 求对新课程有更深的认识 探索适合新课程的新的教 学方法 但仍需不断开拓 教学是一种无止境的创新 活动 只要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 总可以找到鲜活教 学素材 另外 教学要贴近。</p><p>13、唯 物 论,辩 证 法,认 识 论,哲 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人的正确认识应该从哪里来?认识世界的过程怎样?怎样检验认识的正确?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不会游泳 怎能下水,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1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什么是实践? 2、实践。</p><p>1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第 1 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学习重难点】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前预习自主探究】一、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实践的含义阅读本 42 页虚框及正文第一段,分析: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p><p>15、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 农业生产 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 嫦娥二号 三维图像 关注热点 嫦娥二号 嫦娥工程 是一种什么活动 探究活动 1 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 2 这些活动对象是什么 是在认识世。</p><p>16、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课堂检查 1 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 考点展示 一 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 实践的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强调 注意点 1 一实践是人类特有 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 二是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 3 了解世界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而非主观世界 2 实践的三个特点 实。</p><p>17、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 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按照计划,在未来的两年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热点播放“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探究一:,1、发射“天宫一号” 是一种什么活动? 2、“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类目前获得的对太空的认。</p><p>18、意识的作用,1 .人能够主动认识世界,2 .人能够主动改造世界,(1)意识活动的特点:有目的性和修订性。 (2)意识活动的自主创造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没有无法认识的),1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有阻碍作用。 2 )意识对人体的大姨妈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重点,总结,3,一切从实际中求实,(1),学习目的,1,理解实践的意义。</p><p>19、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识记 实践的含义和实践的特征 2 理解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 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 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 3 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 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 提高综合分析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