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课件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课件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课件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课件_第4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认识论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 明也 荀子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以上诗文都说明了什么的重要性 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1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主体 性质 对象 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其二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一 实践及其特点 2 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A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B 变革社会的实践C 科学实验活动 最基本的形式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学习理论 讨论问题 研究学问 教师讲课 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研究 教育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生产实践 合作探究一 为什么教师讲课是实践活动 而学生教室里听课却不是 实践活动有哪几个要素构成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2 实践的特点 实践主体 实践手段 实践对象 教师讲课 人类 2010年中国嫦娥二号探月活动 活动改造的对象 人的思维 主观世界 1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原因 A 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的主体 人 实践的手段 工具 设备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 人类社会 B 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2 实践的特点 对月球探索的实践是一种有目的 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种有目的的创造就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 意识的目的性 实践的创造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 也是只有实践才具有的本质特征 探究三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2 实践的特点 2006年欧洲智能 号 1969年美国阿波罗 2007年中国嫦娥一号 2010年中国嫦娥二号 1610年意大利望远镜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 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 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总设计师黄江川 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总指挥岑拯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工作人员 探究四 嫦娥奔月这一工程一人能独立完成吗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2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2 实践的特点 1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3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哲学家问船夫 你懂数学吗 不懂 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 哲学家说 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 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 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 你会游泳吗 不会 不会 船夫说 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寓言故事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决定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目的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名言评析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 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判断 1 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 2 秀才不出门 难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 还必须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 亲自参加实践 才算理解深刻 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认识从哪里来 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 能不能说 认识有两个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启示 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 人们发现青藏铁路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 高原缺氧 环境保护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 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 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 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 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 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大困难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 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认识的发展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推动认识深化 名言评析 吃一堑 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根本动力 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 湖北省12岁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 或者剪去蜜蜂翅膀 仍能听到蜜蜂的叫声 该项试验结果表明 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 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 蜜蜂叫时 黑点上下鼓动 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 蜜蜂就不发声了 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亚里士多德 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 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A 认识本身不能回答B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C 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 只有实践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为什么把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 实践 实践 符合 客观世界 认识 指导 改造 不符合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错误 正确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是骡子是马 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 实践里面找 不管白猫黑猫 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真金不怕火炼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名言评析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 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 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 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 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 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 发展高原医学事业 保护生态环境 积累了宝贵经验 宝贵经验 最终会运用到什么地方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公式 实践 认识 实践行 知 行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 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终无所获 名言评析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结与归纳 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 认识 新认识 再实践 来源 目的 来源 检验标准 动力 目的 发 展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自觉参加实践活动 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知识梳理 谢谢大家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