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编号:1622297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 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 引导学生。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Tag内容描述:<p>1、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p><p>2、教学课题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1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1、掌握“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发展。掌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通过介绍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及崇高的品德,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更加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奋力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和杂交水稻。难点:如何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准确简练地讲述科技知识。教学方法与手段:。</p><p>3、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教学目标 看清目标预习才能有方向噢 基 础 知 识 了 解 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掌握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有效利。</p><p>4、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课标要求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籼型杂交水稻 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863 计划的制定 教学目标 1 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 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2 分析科技发展的原。</p><p>5、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掌握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获取。</p><p>6、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 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p><p>7、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学习目标 1 能够叙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 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事迹 课标 1知道 两弹一星 的成功研制 籼型杂交水稻 的培育推广 2 介绍当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和成就 教学。</p><p>8、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 两弹一星 的研制和发展 掌握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2 通过本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通过介绍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p><p>9、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授课教师 课题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任教班级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 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p><p>10、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 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 引导学生。</p><p>11、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掌 握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有效利用课本图片。</p><p>12、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课题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课型 新授 第17课时 备课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 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p><p>13、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教学目标 记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了解邓稼先 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 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p><p>14、第 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掌握 两弹一星 的研制 发展和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2 通过本课的学习 培育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归纳 综合知识的能力 3 通过本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结合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学生认识这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介绍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 奋发图强及。</p><p>15、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掌 握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 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网络探索 通过校园网 史海撷珠 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 进行。</p><p>16、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课题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课型 新授 第17课时 备课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重 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难 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p><p>17、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掌握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网络探索 通过历史网史海荡舟,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p><p>18、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课程标准】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9093,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知道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