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课件
2.恶性肿瘤 — 综合治疗的原则 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肿瘤的组织来源不同。口腔颌面部肿瘤。患病率、发病率 口腔颌面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8.2%。恶性肿瘤为全身恶性肿瘤8.2% 良性肿瘤以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多见。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多见. 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 恶性(Malignant)。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
口腔颌面部肿瘤课件Tag内容描述:<p>1、第十二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 (Tumor of oral and marxillofacial region)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李永生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况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 肿瘤繁多 生物学特性各异 易早期侵犯 特有肿瘤牙源性和唾液腺源性 命名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物学特 性 如下颌骨成釉细胞瘤 舌鳞状细胞 癌 n发病率(incidence rate) 上海12.7(标化10.5)/10万(女性)和 15.4(12.7标化)0万(男性) 我国人口众多,患者的绝对数字仍较多 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 五年生存率64%左右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早发现、早诊 断、早治疗” 缺乏对口腔癌的。</p><p>2、第一节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主要教学内容: 1、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2、乳头状增生 3、纤维上皮息肉 4、血管瘤,一、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squamous cell papilloma,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 国内六所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教研室统计的资料,在5429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乳头瘤2083例,占3.8。,口腔乳头状瘤大小不等,大多数直径仅几毫米,也有达几厘米者。 男性稍多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可发生于颊、腭、唇和舌部。 肿物常为单发,多发者少见。 肿瘤呈疣状或乳头状生长,表面呈白色或淡红色。,组。</p><p>3、第十三章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科,第一节概述,流病学特点 患病率、发病率在升高 口腔颌面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8.2%,生存率在50%-60%。 性别与年龄 年轻化,女性发病上升,组织来源 良性:牙源性及上皮源性 恶性:上皮组织,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 80%以上,诊断,首先要区别肿瘤或非肿瘤疾病 其次要鉴别良性或恶性 临床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易误诊为牙龈炎、损伤性溃疡、上颌窦炎、颌骨骨髓炎、结核等,使病员延误或失去治愈的机会。,诊断,采集病史、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穿刺及细胞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病史,相当重要 诱因:损。</p><p>4、口腔颌面部其它肿瘤,学习要求 掌握:牙龈瘤、血管瘤、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原位癌、鳞状细胞癌及疣状癌的病理变化。 熟悉:牙龈瘤、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发病因素;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的组织发生及生物学特性。 了解:牙龈瘤、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原位癌及疣状癌的临床表现。,口腔颌面部其它肿瘤,学习要点: 掌握病理学一般规律 复习大病理学过的知识 上好实习课,颌面部其它肿瘤在口腔肿瘤中占重要地位。在全国几所高校的统计中,牙源性肿瘤和涎腺肿瘤只占5429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的24.5%。这说明。</p><p>5、五.口腔颌面肿瘤的,治 疗,(一)治疗原则,1.良性肿瘤 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局部肿瘤 切除,临界瘤应包括肿瘤周围正常组 织一并切除,术后要进行病理检查。 2.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的原则 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 生长部位、分化程度、发展速度、临床 分期、病人全身状况等综合因素选择。,(1) 组织来源:,肿瘤的组织来源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对放射线敏感的肿瘤:如淋巴造血组织来源的肿瘤可采用放、化疗以及中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对放射线不敏感肿瘤:如纤维肉瘤、骨肉瘤、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对。</p><p>6、概论 introduction,肿瘤:Tumor, Neoplasm 良性肿瘤(瘤):Benign Tumor(-ma) 恶性肿瘤:Malignance 癌:Carcinoma上皮源性 肉瘤:Sarcoma间叶源性 特例:白血病、霍杰金氏病、黑色素瘤 肿瘤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基因工程的直接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概论 introduction,概念:内外因素细胞DNA突变生长分裂失控 增生、 分化功能障碍 是一种基因病、系统病 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无限生长趋势 浸润 转移,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 口腔癌瘤 3.23.610万(男) 2.53.410万(女) 口腔及咽部(恶性) 发病率 8.710。</p><p>7、口腔颌面部肿瘤,患病率、发病率 口腔颌面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8.2%,生存率在50%-60%。 性别与年龄 年轻化,女性发病上升,概述,流病特点,组织来源 良性:牙源性及上皮源性 恶性:上皮组织,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80%以上,采集病史 临床检查 影像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概述,诊断,治疗原则,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综合序列治疗 化疗手术放疗其它 根据组织来源、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生长部位、临床分期(TNM)及全身情况选择,概述,治疗,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 及时处理癌前病变 加强防癌宣传 开展防癌普查或易感人群的监测,概述,预防,软组织囊肿,。</p><p>8、第三节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一、色素痣,色素痣来源于表皮基底层产生黑色索的色素细胞。色素痣可以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三种。概念与病理相关-见书。,一、色素痣,临床表现 交界痣为淡棕色或深棕色斑疹、丘疹或结节,一般较小,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于皮表。一般不出现自觉症状。突起于皮肤表面的交界痣容易受到洗脸、刮须、摩擦与损伤的刺激,并由此可能发生恶性症状:如局部轻微痒、灼热或疼痛;痣的体积迅速增大;色泽加深;表面出现感染、破溃、出血,或痣周围皮肤出现卫星小点、放射黑线、黑色素环;以及痣所在部位的引流区。</p><p>9、口腔颌面部肿瘤,概 论,肿瘤定义,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期作用,使细胞DNA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流行病学,发病率 3.3/10万(女) ,3.8/10万(男) 性别 男女 (女性增加趋势) 年龄 恶性肿瘤 4060岁 组织来源 良性:牙源性,上皮源性 恶性:上皮源性 好发部位 良性:牙龈,口腔粘膜,颌骨,颜面 恶性: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腭癌,上颌窦癌,病因与发病条件,外来因素 物理:热,损伤,UV,放射线,慢性刺激 化学:吸烟,酒精 生物:病毒 营养:VitA,B,E缺乏 内在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 内分泌 。</p><p>10、口腔颌面部肿瘤 Tumor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定 义,肿瘤(Tumor):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生率,约为全身肿瘤的10%左右; 恶性肿瘤为全身恶性肿瘤8.2% 良性肿瘤以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多见 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 口腔癌原发部位以舌癌最多,病 因,物理性因素:热、损伤、紫外线、X线、其他放射性物质及长期的慢性刺激 化学因素:煤焦油、烟油、酒精 生物因素:EB、H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