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的平衡条件
力矩的平衡条件 教学课题 力矩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2 能应用力矩平衡条件处理有关问题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难点 用力矩平衡条件如何正确地分析。2.应用力矩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抽象的能力.从转动平衡的实验研究。
力矩的平衡条件Tag内容描述:<p>1、力矩的平衡条件 教学课题 力矩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2 能应用力矩平衡条件处理有关问题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难点 用力矩平衡条件如何正确地分析。</p><p>2、力矩的平衡条件 一 基础题 1 下列关于力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原因 B 是物体转动的原因 C 是物体转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 杆状物体的平衡只能是在力矩作用下的力矩平衡 2 如图所示 ON杆可以在竖直。</p><p>3、力矩的平衡条件 图1 1 如图1所示 AO是质量为m的均匀细杆 可绕O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细杆上的P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接触 圆柱体靠在竖直的挡板上而保持平衡 已知杆的倾角为 AP长度是杆长的 各处的摩擦都不计。</p><p>4、力距的平衡条件力距的平衡条件 教学课题教学课题 力矩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 能力训练点 1 进一步提高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 2 应用力矩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从力的转动作用出发 建立力矩的概念 培养学生科学抽象的能力 从转动平衡的 实验研究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 四 美育渗透点 通过应用教学 使学生把审美欣赏和审美操作用有机地结合。</p><p>5、力距的平衡条件【教学课题】力矩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二)能力训练点1进一步提高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2应用力矩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从力的转动作用出发,建立力矩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抽象的能力从转动平衡的实验研究,训练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应用教学,使学生把审美欣赏和审美操。</p><p>6、力矩的平衡条件,一、应用力矩平衡条件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并选择转动轴 在有的问题中并不真正存在转动轴,但为了解决问题而想象存在转动轴(认为物体可以绕该轴转动)我们可以将转动轴选在该处存在未知的力但又不需要求解的地方,这样能为解题带来方便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转轴处可除外),确定每个力的力臂并判断每个力的力矩的正负在转轴处的力,其作用线一定通过该转轴它的力矩必为零所以在分析受。</p><p>7、力矩的平衡条件,(2)最大可能值为力的作用点到转动轴的距离。,一力矩:,MFL,1力臂:,(1)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练习:如图所示,直杆OA可绕O点转动,图中虚线与杆平行,杆端A点受四个力F1、F2、F3、F4的作用,力的作用线与OA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它们对转轴O的力矩分别为M1、M2、M3、M4,则它们力矩间的大小关系是() (A)M1M2M3M4, (B)M2M1M3M4, (C。</p><p>8、如图所示为一双扇门,请问,为什么门的把手装在门的边沿而不是装在门的中间呢?,如图所示,用板手拧螺丝,请问把手放在板手的不同位置所用的力是否相同?为什么?,亳州一中南校,问题引入,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力到转轴的距离有关。,1. 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2. 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3. 单位 牛米 (N m),亳州一中南校,一、力 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