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力F 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1 力对点的矩 2 合力矩定理 3 力偶与力偶矩 的概念 4 力偶的性质 5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6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一、平面力对点的矩(力矩)。用F与d的乘积再冠以适当的正负号来表示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3-1 力对点之矩与合力矩定理 &#167。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Tag内容描述:<p>1、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力对物体作用时可以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效应。力的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了度量力的转动效应,需引入力矩的概念。,3-1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1. 力对点之矩,(1)用扳手拧螺母;,(2)开门,关门。,由上图知,力F 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不仅与力的大小,而且与O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有关,故用乘积Fd 来度量力的转动效应,简称力矩,以符号M O (F)表示。,。,即,O点为力矩的中心,称为矩心; d 为O点到力F 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力臂。,力矩的正负号:力使物体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为正,反之为负。,。</p><p>2、1,第三章 力矩、力偶与平面力偶系,本章内容: 1 力对点的矩 2 合力矩定理 3 力偶与力偶矩 的概念 4 力偶的性质 5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6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2,第一节 力对点的矩,力矩是度量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的物理量。,一、平面力对点的矩(力矩),1、力矩的定义,d 力臂,O 矩心,“ ” 使物体逆时针转时力矩为正; “” 使物体顺时针转时力矩为负。,MO(F)代数量,力矩的单位为 (牛顿米)。,3,2、力矩的性质,(1)力沿作用线移动时,对某点的矩不变;,(2)力作用过线矩心时,此力对矩心之矩等于零;,()互成平衡的力对同一点的矩之和等于零。。</p><p>3、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本章研究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本章与第二章的理论是研究平面一般力系的基础。,3-1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一般情况下,力对物体作用时可以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外效应。力的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了度量力的转动效应,需要引入力矩的概念。,一. 力对点之矩,用扳手拧一螺母,扳手连同螺母绕一定点转动。由经验可知,力越大,螺母拧得越紧;力的作用线离螺母中心愈远,拧紧螺母愈省力。,O,F,d,经验表明:力使物体绕定点的转动效应,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点到力的作用。</p><p>4、活动三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力矩,力对物体作用时可以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效应。力的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了度量力的转动效应,需引入力矩的概念。,一、力对点的矩,实践经验表明,扳手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F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点O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有关。,1、概念,用F与d的乘积再冠以适当的正负号来表示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并称为力F对O点之矩,简称力矩,以符号MO(F)表示,即,O点称为力矩的中心,简称矩心;O点到力F 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臂。,力矩的正负号:力使物体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为正,反之为负。,力矩的。</p><p>5、第2章平面力系,力系,平面力系,空间力系,汇交力系,一般力系,汇交力系,平行力系,平行力系,一般力系,1.平面汇交力系,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公里F=F1+F2 力的分解:公式F=F1+F2中有六个要素,已知其中四个才能确定其余两个。即在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条件下,还必须给出另外两个条件。工程中常会遇到要将一个力沿已知方向分解,求两分力大小的问题。如求力F在坐标轴上的分力大小。,1.平面汇交力系,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注意:力的投影是代数量,有正负之分。规定如下:如由a到b(或由a1到b1)的趋向与x轴(或y轴)的正向一致时。</p><p>6、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3-1 力对点之矩与合力矩定理 3-2 力偶及其基本性质 3-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一、力F对O点的矩 d为O点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记为 mO(F)=F*d,单位:Nm(牛顿米),3-1 力对点之矩与合力矩定理,力矩的性质: 力通过矩心,其矩为零; 力沿作用线移动,不改变其矩; 等值、反向、共线的两力对同一点矩之和为零; 相对于矩心作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正;反之为负。,二、平面力系的合力矩定理,Mo(FR)=Mo(F1) + Mo(F2)+ + Mo(Fn)+ = Mo(F),如果R是平面力系F1、F2、.FN的合力,由于合力R与力系等效,则合力对其。</p><p>7、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3-1 力对点之矩与合力矩定理 3-2 力偶及其基本性质 3-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一、力F对O点的矩 d为O点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记为 mO(F)=F*d,单位:Nm(牛顿米),3-1 力对点之矩与合力矩定理,力矩的性质: 力通过矩心,其矩为零; 力沿作用线移动,不改变其矩; 等值、反向、共线的两力对同一点矩之和为零; 相对于矩心作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正;反之为负。,二、平面力系的合力矩定理,Mo(FR)=Mo(F1) + Mo(F2)+ + Mo(Fn)+ = Mo(F),如果R是平面力系F1、F2、.FN的合力,由于合力R与力系等效,则合力对其。</p><p>8、1 3 1关于力矩的概念与计算 3 2关于力偶的概念 3 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第三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2 3 1关于力矩的概念与计算 一 力对点之矩 O点 矩心 垂直距离d 力臂 3 平面力矩为代数量 大小 F d 符号规定 逆时针。</p><p>9、第三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3 1关于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 3 2关于力偶的概念 3 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 1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和计算 一 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 力矩 力矩通常以来表示 M的下标O表示力对哪一点取矩 力矩作用面 称为矩心 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力臂 力对点之矩可看作是代数量 它的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它的正负 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正 反之为负 常用单位或。</p><p>10、第三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力对物体作用时可以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效应 力的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 为了度量力的转动效应 需引入力矩的概念 3 1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1 力对点之矩 1 用扳手拧螺母 2 开门 关门 由上图知 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 不仅与力的大小 而且与O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有关 故用乘积F d来度量力的转动效应 简称力矩 以符号MO F 表示 即 O点为力矩的中心 称为。</p><p>11、第 3 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力对物体作用时可以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效应。力的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了度量力的转动效应,需引入力矩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 (1) 力矩和力偶的概念; (2) 力偶的性质; (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谁曾经想过用杠杆来移动地球?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句名言从理论上讲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杠杆能使力变大,只要。</p><p>12、工程力学电子教案,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力对物体作用时可以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外效应。力的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了度量力的转动效应,需引入力矩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 (1)力矩的概念; (2)力偶与力偶矩; (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1,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工程力学电子教案,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3-1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一、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如图,扳手拧螺母。</p><p>13、第 3 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力对物体作用时可以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外效应。力的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了度量力的转动效应,需引入力矩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 (1) 力矩和力偶的概念; (2) 力偶的性质; (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3-1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1. 力对点之矩,(1) 用扳手拧螺母;,(2) 开门,关门。,由上图知,力F 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