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第19章安神药课件
常用以治疗心神不宁证的药物。称安神药。...第十九章安神药安——安定神——神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概述概述一、含义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第十九章安神药.安——安定神——神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概述.概述一、含义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所有具有安神药功效的药都被称为安神药。
临床中药学第19章安神药课件Tag内容描述:<p>1、第十九章安神药,安安定神神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概述,概述,一、含义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心神不宁证的药物,称安神药。二、功效主治1.主治心神不宁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惊风、癫狂等病证。分类:重镇安神及养心安神药两类。,概述,2.某些药物还兼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纳气平喘、敛汗、润肠、祛痰等作用,可用治热毒疮肿、肝阳眩晕、自汗盗汗、肠燥便秘、痰多咳喘等证。,概述,三、性能特点。</p><p>2、第十九章 安神药 安安定 神神志 精神 意识 思维活动 概述 概述 一、含义 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心神 不宁证的药物,称安神药。 二、功效主治 1.主治心神不宁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惊风 、癫狂等病证。 分类:重镇安神及养心安神药两类。 概述 2.某些药物还兼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纳气 平喘、敛汗、润肠、祛痰等作用,可用治热 毒疮肿、肝阳眩晕、自汗盗汗、肠燥便秘、 痰多咳喘等证。 概述 三、性能特点 1.性味:质润,味甘;质重,性寒。 2.归经:主入心、肝经。 3.升降浮沉:沉降。 矿物、贝壳类质重沉降:能针对心神不宁。</p><p>3、第二十章 安神药,概述,含义: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称安神药。 药性特点:主入心、肝经,具有镇静安神或养心安神之效;某些药物还兼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纳气平喘、敛汗、润肠、祛痰等作用。 适应证:1主治心神不宁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惊风、癫狂等病证。心神不宁病证 2部分又可用治热毒疮肿、肝阳眩晕、自汗盗汗、肠燥便秘、痰多咳喘等证。 分类:重镇安神及养心安神药两类。,概述,选药及配伍: 1.实证的心神不安重镇安神药。 火热所致可配伍清泻心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药物; 痰所致者与祛痰,开窍药物配伍。</p><p>4、第21章安神药,第一,意义:所有具有安神药功效的药都被称为安神药。第二,作用和共性:性、敏感、耳镜主要有稳定真心和稳定心灵的努力。和平肝潜阳效应。第三,分类及适应证:1,重镇安新药-质量辍学、村庄下降作用、扑灭傲慢之火、潜伏养气及安神的效果。漂浮羊躁郁症、躁郁症、失眠、心悸、眩晕和其他卡。2,良心安新药具有平步青云性,滋补身心,对心脏不足的心悸、健忘症、眩晕、烦恼的证词使用。第四,使用注意:1。</p><p>5、,1,第二十章安神药,.,2,概述,含义: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称安神药。药性特点:主入心、肝经,具有镇静安神或养心安神之效;某些药物还兼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纳气平喘、敛汗、润肠、祛痰等作用。适应证:1主治心神不宁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惊风、癫狂等病证。心神不宁病证2部分又可用治热毒疮肿、肝阳眩晕、自汗盗汗、肠燥便秘、痰多咳喘等证。分类:重镇安神及养心安神药两类。,。</p><p>6、第二十章安神药 概述 含义 凡以安定神志 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 称安神药 药性特点 主入心 肝经 具有镇静安神或养心安神之效 某些药物还兼有清热解毒 平肝潜阳 纳气平喘 敛汗 润肠 祛痰等作用 适应证 1主治心神。</p><p>7、第二十章安神药,概述,含义: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称安神药。药性特点:主入心、肝经,具有镇静安神或养心安神之效;某些药物还兼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纳气平喘、敛汗、润肠、祛痰等作用。适应证:1主治心神不宁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惊风、癫狂等病证。心神不宁病证2部分又可用治热毒疮肿、肝阳眩晕、自汗盗汗、肠燥便秘、痰多咳喘等证。分类:重镇安神及养心安神药两类。,概述,选药及配伍:1。</p><p>8、临床中药学.第22章开窍药学习交流,1,第二十三章开窍药,临床中药学.第22章开窍药,2,【教学内容】,掌握:麝香、冰片、石菖蒲了解:苏合香、蟾酥,临床中药学.第22章开窍药,3,概述,一、含义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又名芳香开窍药。,临床中药学.第22章开窍药,4,概述,二、功效主治1.共有功效均具开窍醒神功效,用于闭证神昏者(实证)温病热陷心包、痰浊蒙。</p><p>9、,1,第十二章行气药,.,2,概述,一、含义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滞的药物,称为行气药。行气力强者,又称为破气药。二、功效主治1.共有功效主治均具有行气功效,主治气滞证,症见胀满、痞闷、疼痛等。2.主要兼有功效主治,.,3,概述,适应范围:主要用治气滞或气逆证1.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2.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p><p>10、第十一章 温里药,概述,一、含义 以温散里寒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二、功效与主治 1.共有功效主治,概述,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效用。 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 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 主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经的少腹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等; 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