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一节 利 尿 药 一、肾泌尿生理 肾小球的滤过 尿生成过程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分泌。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肾小管、。一、利尿药的生理基础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二、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利尿药和脱水药.Tag内容描述:<p>1、第16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第一节 利 尿 药 一、肾泌尿生理 肾小球的滤过 尿生成过程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分泌,(一) 肾小球,血液流过肾小球,除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成分均可滤过,形成原尿。 每分钟由全部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容积称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约为120mlmin,而只有1mlmin尿液产生。,(一) 肾小球,每天有180L的原尿滤到肾小管中,但每日排尿量约为1.5L,仅占1,约99的原尿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回血液。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利尿作用很弱。,(二) 肾小管和集合管,(1) 近曲小管 肾小管液中6570的Na在近曲小管起始段被吸。</p><p>2、第十三章 利尿药,利尿药(diuretics)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肾脏,减少肾小管对电解质(Na+、Cl-、K+、Ca2+、Mg2+等)和水分的重吸收,促进其排出,增加尿量,消除水肿的药物。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也可用于高血压、尿路结石等。,定义:,肾单位,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集合管,皮质,髓质,尿液生成的环节,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分泌 (终尿),1.肾小球的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形成原尿。 每日原尿180L,尿量1-2L。 影响原尿量的主要因素: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 由于严重心衰或休克,使肾血流量显著减少,肾。</p><p>3、课时目标,掌握呋塞米、氢氯噻嗪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 比较各类利尿药、脱水药的作用特点 熟悉本类药物的用药护理,第1节 利 尿 药,一、利尿药的生理基础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近曲小管(60 Na+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35 Na+重吸收)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5Na+重吸收),原尿,终尿,180L,1-2L,二、常用利尿药,高效利尿药 中效利尿药 低效利尿药,(一)高效利尿药,呋塞米(呋喃苯胺酸,速尿) 依他尼酸(利尿酸) 布美他尼(丁苯氧酸),呋塞米 (呋喃苯胺酸,速尿),1. 作用 作用部位: 髓。</p><p>4、第一节 利尿药,第十九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定义: 直接作用于肾脏,影响尿的生成过程,促进电解质和水排出,消除水肿的药物。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 水肿 非水肿性疾病: 高血压、肾结石、 高血钙症,二、利尿药的分类,高效能利尿药(髓袢利尿药) 代表药: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 中效能利尿药(moderate efficacy diuretics) 代表药:噻嗪类利尿药和氯噻酮 低效能利尿药(low efficacy diuretics) 代表药:螺内酯和氨苯蝶啶等留钾利尿药和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尿液生成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p><p>5、,利尿药与脱水药,Diuretics and Dehydrants,CHAPTER SEVEN,尿液的生成: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尿生成原理及利尿药作用机理,皮质,远曲小管,近曲小管,集合管,皮质部集合管,髓质,髓质部集合管,集合管,亨利氏袢: 升支粗段 升支细段 降支,肾小球囊,滤过膜及其通透性,肾小球滤过,滤过膜及其通透性,A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 基膜:,C 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滤过裂隙膜”,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糖蛋白),成为一种电学屏障。(异常时导致蛋白尿),窗孔,阻挡血细胞,水合凝胶构成的微。</p><p>6、第17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学习目标,1. 掌握呋噻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2. 熟悉甘露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3. 了解其他各类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作用特点。,第一节 利尿药,利尿药的概念,一类选择性作用于肾脏,抑制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增加电解质和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水肿,也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如肾功能衰竭、尿崩症、肾结石、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一、尿液的形成及利尿药的作用基础,(一)肾小球的滤过-原尿形成 影响终尿量的主要因素为。</p><p>7、第十五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第十五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学习目标 1、熟悉利尿药的分类和代表药 2、掌握呋塞米、氢氯噻嗪的作用、用途 及不良反应 3、熟悉螺内酯、氨苯蝶啶及甘露醇作用及用途,一、利尿药作用的肾生理学基础 (一)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 (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一)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 正常人 原尿量 180 L/日 终尿量12 L/日 99%原尿被肾小管再吸收 (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 近曲小管 通过 Na+-K+-ATP酶和 H+-Na+交换子再吸收原尿中 Na+的65%。 抑制碳酸酐酶(CA)使 H+ 生成减少,H+-。</p><p>8、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利尿药(diuretics)是一类作用于肾脏,减少肾小管对电解质(Na+、Cl-、K+、Ca2+、Mg2+等)和水分的重吸收,促进其排除,增加尿量的药物。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也可用于高血压、尿路结石等。,第一节 利尿药,一、肾脏的结构,(一)肾小球的滤过 (二)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三)肾小管、集合管分泌,常用的利尿药不是作用于肾小球,而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原尿,二、尿液生成的环节,(一)近曲小管,1.Na+经被动转运、Na+-H+ 交换至上皮细胞,再经Na+泵主动转移至组织间液。 2.H+来源于CO2和H2O生成的H2C。</p><p>9、第二十四章 利 尿 药,第一节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内容提要,第二节 常用利尿药,学习重点,典型试题,肾脏泌尿生理过程,2.肾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及分泌 终尿,1.肾小球滤过 原尿,第一节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原尿量,180升,终尿量,12升,99%被 肾小管 重吸收,一、肾小球滤过,注: 氨茶碱、地高辛增加原尿量,但终尿量并不能明显,二、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是利尿药的作用部位 减少肾小管对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Na+,H+,NaCl,(+ADH),H2O,NaCl,2Cl ,Na+,K+,2Cl ,Na+,K+,Mg2+,Ca2+,NaHCO3,NaCl,H2O,肾小球,+醛固酮,髓质部,皮质。</p><p>10、第二十八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促进体内水和 电解质的排泄,使尿量增加的药物。,第一节 利尿药,利尿药:,肾脏泌尿生理过程,肾小管和集合管 再吸收 生成终尿,肾小球滤过 生成原尿,复习内容:,肾小球,原尿量的多少取决于肾血流量 和有效滤过压,血液中除血细胞和蛋白质外 的成分均可经肾小管滤过形成 原尿,原尿量,180升,终尿量,12升,99%被 肾小管 重吸收,肾小球,原尿量的多少取决于肾血流量 和有效滤过压,增加原尿量,终尿量并不能明显 增多,血液中除血细胞和蛋白质外的 成分均可经肾小管滤过形成原尿,肾小管,利尿药的作用部。</p><p>11、2019/8/20,1,第24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Diuretics and Dehydrants,2019/8/20,2,学习内容和要求,掌握利尿药的分类及各自的作用部位; 掌握呋喃类、噻嗪类的利尿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 熟悉螺内酯、氨苯蝶啶的利尿作用、不良反应; 了解脱水药的作用特点。,2019/8/20,3,一、利尿药的概念及分类 一类选择性作用于肾脏,抑制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增加电解质和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水肿,也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如肾功能衰竭、尿崩症、肾结石、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第一节 利尿药,2019/8/20,4,类别 药物 作用部位 。</p><p>12、利尿药和脱水药,戴 滨,Diuretics and Dehydrants,药理学教研室,作用于肾脏,通过抑制肾小管电解 质的重吸收,进而减少水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的一类药物。,定义:,第一节 利尿药,Fig. Tubular transport systems of diuretics and dehydrants,肾小球,皮质部,髓质部,肾小球滤过 生成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 再吸收及分泌 生成终尿,原尿量,180升,终尿量,12升,99%被 肾小管 重吸收,Fig. Tubular transport systems of diuretics and dehydrants,肾小球,皮质部,髓质部,近曲小管,毛细血管,上皮细胞,Na,CA,ATP,CA,+,乙酰唑胺,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的。</p><p>13、第十三章 利尿药,利尿药(diuretics)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肾脏,减少肾小管对电解质(Na+、Cl-、K+、Ca2+、Mg2+等)和水分的重吸收,促进其排出,增加尿量,消除水肿的药物。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也可用于高血压、尿路结石等。,定义:,肾单位,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集合管,皮质,髓质,尿液生成的环节,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分泌 (终尿),1.肾小球的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形成原尿。 每日原尿180L,尿量1-2L。 影响原尿量的主要因素: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 由于严重心衰或休克,使肾血流量显著减少,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