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万古霉素。通过抑制移位酶。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鼓励多个学生自由发言。1.掌握红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第四十一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Chapter 41 Macrolides。
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Tag内容描述:<p>1、1,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万古霉素,Mcrolides, Lincomycin and Vancomycin,2,大环内酯类,14原子环 15原子环 16原子环,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3,作用机制,移位酶,大环内酯类,与细菌核糖体50亚基的23S rRNA结合,通过抑制移位酶,阻止肽酰基从A位移到P位,选择性地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共性,4,抗菌作用 主要对大多数G菌、厌氧球菌,部分G菌(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抗菌活性强; 对军团菌、胎儿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等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对耐酶葡萄球菌和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5,体内。</p><p>2、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14-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常用做需氧G+菌、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的首选药,以及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的替代品。,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提示要与青霉素想比较。鼓励多个学生自由发言,发言者加分。力求经过多个同学的发言后内容完整、简明扼要。,4,红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地红霉素,14元环,阿奇霉素(15元环),麦迪霉素 乙酰麦迪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交沙霉素 罗他霉素,16元环,分类:,共同特点,抗。</p><p>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院 系:医学院 授课教师:陈秋,PINGDINGSHAN University,2,红霉素结构,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结构,3,4,5,教学目标,1掌握红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 熟悉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的特点和适应症。,6,1、红霉素属于14元环结构.是大环内酯类中最早被发现(1952)问世,其耐药性已普遍存在。 2、20世纪70年代螺旋霉素发现(16元环)。 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出多种半合成大环内酯类(罗红、阿奇、克拉霉素):抗菌活性增强,不良减少,临床适应证扩大到包括衣原体,支原体及分支杆菌。</p><p>4、第四十一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Chapter 41 Macrolides, Lincomycins and Vancomycins),(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周黎明),Key concept (重点),Macrolide antibiotics contain a multi-membered lactone ring, i.e., a 14-membered ring for erythromycin and clarithromycin, a 15-membered ring for azithromycin, and a 16-membered ring for rokitamycin and mickamycin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一个多元的内酯环,如: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具有14元环,阿奇霉素具有15元环,罗他霉素和米欧卡霉素具有16元环。,Key concept。</p><p>5、第41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Chapter 41 Macrolides、Lincomycins and Vancomycins,许碧莲,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林可霉素类抗生素(Lincomycins),万古霉素类(Vancomycins),复习思考题,1. 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及其 共同特点有哪些? 2.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特点有哪些?,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天然:,半合成:,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1.抗菌谱似PG而较广,对G+菌、 G-球菌、厌 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效,2.抗菌机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