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的观点。2121《孟子》二章《孟子》二章教案教案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重点字词。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孟子》 二 章。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记述孟子 的言论或主张。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孟子》二章Tag内容描述:<p>1、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题目是编者加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编者加的,标题即为本文的主旨,全文的结论。,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2.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观点。(难点) 3.体会“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和“生。</p><p>2、2121孟子二章孟子二章教案教案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重点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背诵并默写两篇 短文。 2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根据课文内容,赏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和论证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涵。 2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3。</p><p>3、21.21.孟子二章孟子二章导学案导学案 国学名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 子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意,并背诵课文;学习正反对比的论 证方法。 2.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 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培养忧患意识,要有用勇于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p><p>4、孟子 二 章,一、熟记文学常识 二、字音字形 三、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 四、重点句子翻译 五、深入理解文章,孟子二 章 复习,文学常识:关于孟子和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孟子共七篇,记述孟子 的言论或主张,是他本人和门 徒共同完成的。,孟子散文的特点:1.长于 论辩;2。</p><p>5、孟子二章,作者知多少,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作品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p><p>6、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走 进 名 人,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孟子是儒家学派的。</p><p>7、二 章,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观点和思路。 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一、新课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第一课时 富贵不能淫,你说我说,知识检测,一、孟子与孟子,二、公孙衍与张仪,三、释词译句,孟子。</p><p>8、孟子 两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p><p>9、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讲人 :汤梦思,作者知多少,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p><p>10、,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