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细胞与免疫分子间以及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间相互作用。第十讲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即抗原不能有效激活T、B淋巴细胞。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二、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三、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第十一讲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是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Tag内容描述:<p>1、第四节 免 疫 调 节,免疫调节(immune regulation),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系统内部细胞间,细胞与免疫分子间以及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间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相互协助又相互制约的网络结构,使免疫应答维持在合适的强度以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1、 理化性质 :蛋白质抗原 可诱导B1 和B2细胞及T细胞介导 的免疫应答。 多糖脂类抗原非MHC 限制性T细 胞应答,B1细胞应答。 2、 抗原剂量 :大或小剂量 -免疫耐受 适中剂量- -免疫应答 大剂量+佐剂/IL-2-免疫应答 3、抗原进入方式:免疫原性:皮内/皮下肌注。</p><p>2、第十讲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免疫耐受 (immune tolerance) 主 要 内 容,(一)免疫耐受的概述 (二)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和形成 机制 (三)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一)免疫耐受的概述,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后所表现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现象。 即抗原不能有效激活T、B淋巴细胞,完成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效应。负免疫应答 免疫特异性、获得性、记忆性 分天然免疫耐受和获得性免疫耐受,1945年,Owen,免疫耐 受的研 究简史,Medawar胚胎诱导耐受实验(1953年),免疫原,耐受原,免疫原,耐受原,免疫反应,+,-,4-6周,4-6周,7-14天,7。</p><p>3、免疫调节,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二、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三、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1、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中的反馈调节,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蛋白质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激活信号转导的启动和上游阶段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脱磷酸化,负调节作用,2、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 1. 激活性受体 ITAM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 基本结构:YxxL/V 2 抑制性受体 ITIM (immunoreci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基本结构:I/Vx YxxL 抑制性受体要发挥负向调节作用,需和激活性受体。</p><p>4、第十一讲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耐受 (immune tolerance),一 免疫耐受的概述 二 免疫耐受形成和维持的因素 三 免疫耐受的机制 四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一、 免疫耐受概述,免疫耐受:是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即抗原不能有效激活T、B淋巴细胞,完成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效应。负免疫应答 免疫特异性、记忆性、可转移性和不可遗传性 先天免疫耐受和后天免疫耐受,1945年,Owen,免疫耐受的研究简史,先天免疫耐受,Medawar胚胎诱导耐受实验(1953年),免疫原,耐受原,免疫原,耐受原,免疫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