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和抗凝血
1.主要凝血因子 因子 I。纤维蛋白原 因子 II。凝血酶原 因子 III。组织因子 因子 IV。钙因子(Ca2+) 因子 V。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 因子 VIII。第一节 正常凝血与抗凝血过程。(一) 凝血系统及其功能。血小板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血小板因子3(血小板磷脂)。正常的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系统。
凝血和抗凝血Tag内容描述:<p>1、第九章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 实验室检查: Hb :70g/L(110150); RBC :2.71012/L(3.55.0 12/L); 外周血:见裂体细胞; 血小板 :85 109/L(100300 109/L); 纤维蛋白原:1.78 g/L(24g/L); 凝血酶原时间:20.9 秒(1214); 3P试验:阳性(阴性); 患者,女,26岁,妊娠9个多月,胎盘早剥急诊入院 体检:昏迷,牙关紧闭,手足强直;眼球结膜有出血斑, 身体多处有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血尿;血压 80/50mmHg,脉搏95次/分、细速;尿少 讲述内容 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p><p>2、1.凝血物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参与到凝血过程中的?,1.主要凝血因子 因子 I, 纤维蛋白原 因子 II,凝血酶原 因子 III,组织因子 因子 IV,钙因子(Ca2+) 因子 V,促凝血球蛋白原,易变因子 因子 VII,转变加速因子前体,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 因子 VIII,抗血友病球蛋白A (AHG A),抗血友病因子A (AHFA),血小板辅助因子 I,血友病因子 VIII 或 A, 因子 IX,抗血友病球蛋白B (AHG B),抗血友病因子B (AHF B),血友病因子 IX 或 B 因子 X,STUART(-PROWER)-F,自体凝血酶原C 因子 XI,ROSENTHAL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C 因子 XII,HAGEMA。</p><p>3、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system),第一节 正常凝血与抗凝血过程,一、凝血功能 (Coagulation system),正常血液凝固过程,内源性,凝血酶原激活物,外源性,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启动,(一) 凝血系统及其功能,凝血系统的激活分为三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阶段 凝血酶形成阶段 纤维蛋白形成阶段,即因子,跨膜糖蛋白,在Ca2+存在时,与因子结合形成/ a-TF-Ca2+复合物,启动凝血瀑布反应。 TF在组织细胞中表达,肺、胎盘和脑等表达较高,组织损伤或坏死时可释放。 内皮细胞和白细胞正常时不表达TF,但。</p><p>4、CRRT的凝血与抗凝,马鞍山市人民医院ICU 舒适,滤器凝血的后果 CRRT与凝血 抗凝方案的选择,Outline,滤器凝血的后果,中断治疗 失血 增加护士工作量 滤器的额外费用,纲 要,滤器凝血的后果 CRRT与凝血 抗凝方案的选择,Outline,生理止血过程,血小板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损伤局部缩血管,血小板因子3(血小板磷脂),生理止血过程,血小板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凝血因子 12种+ Ca2+,抗凝血机制 内皮细胞 抗凝血酶 蛋白C蛋白S,凝血因子一览表,凝血系统,凝血过程的三要素: 凝血因子、 血小板和Ca2+,内源性凝血途径 胶原纤维等激活因子(接触因子) 外源性。</p><p>5、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刘亚伟,正常的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表面接触,X,纤溶过程,纤溶酶原,纤溶酶,XIIa 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可溶性纤维蛋白,FDP,稳定性纤维蛋白,Ca2+,Ca2+,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原,XIIa,XI,XIa,IX,IXa VIII Ca2+ PF3,XII,组织损伤,释放,VII Ca2+,组织因子(III),凝血酶原,凝血酶,Xa V Ca2+ PF3,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与纤溶系统,a,内源性 凝血系统,外源性 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抗凝血,凝 血,DIC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p><p>6、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古宏标 广东药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11,第一讲 本章基本内容,血液凝固、抗凝、纤溶系统 上述系统功能紊乱及后果 DIC:原因、始动环节、促发因素、发展过程、临床表现及机理,血液凝固、抗凝、纤溶系统功能,凝血系统,放大效应(正反馈),抗凝及纤溶系统,AT-:抗凝血酶 HS:硫酸乙酰肝素 TM-PC: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 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尿激酶 PAI-1:PA抑制物 TAFI: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限制Xa与pt结合,促t-PA,u-PA释放,return,again,抗凝血系统,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p><p>7、凝血与抗凝的机理,.,止血止血的三步与三大要素:,第一步血管收缩内皮细胞第二步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第三步凝血因子参加的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血管收缩,当血管壁受到损伤时,血管收缩为最迅速的止血反应。内皮细胞的内。</p><p>8、病理生理学讲课-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第十二章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乡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高建芝,病理生理学讲课-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目 录,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DIC的常见诱因,DIC的发病机制,DIC的病因学,DIC的诊断与防治原则(3P、DD),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病理生理学讲课-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内容介绍,掌握 DIC的概念、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