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编号:26523090]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3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复习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5.1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除法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除法 n 教学提示 本节的教学任务是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u 教学提示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认识了角。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Tag内容描述:<p>1、全家自驾游 u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94页,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提出合理方案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u 教学提示 1.充分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实践活动的中,因为学生已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定方案、调查资料、交流并计算数据、分析选择完成计划。当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是重要的保证。比如,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数据时,教师要给学生。</p><p>2、第2单元:繁忙的工地线和角 教材分析 六三制青岛版教材对“线和角”的了解先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接着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本单元教材主要分为两个信息窗: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p><p>3、第8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围绕主要内容,本单元设计了两个信息窗。信息窗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信息窗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p><p>4、第7单元: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及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更为复杂的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弄清单价、总价、数量,速度、时间、路程,单产量、总产量、数量;并弄清同一问题。</p><p>5、第5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有3个信息窗: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其中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所以教材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学生应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算理,并且在此基础上熟练进行计算。本。</p><p>6、9.4 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整理复习 u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整理复习。 u 教学提示 新教材在编排行程问题应用题时,将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同时进行教学,可能是让学生增强对相遇和追及的辨析。教材通过线段图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学生能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能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等方法正确地找到量与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行程问题”是小学阶段。</p><p>7、第6单元: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围绕主要内容,本单元设计了一个信息窗。 这一个信息窗呈现。</p><p>8、第4单元:平行与相交 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为平行和相交,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抽象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并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围绕主要内容,本单元设计了三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常用的交通设施中的线,通过“图中的。</p><p>9、第3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都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并且连续进位,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错误率要高一些。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p><p>10、第1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读写;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比较;用万或亿做单位改写整万、整亿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数字。</p><p>11、回顾整理总复习 教材分析 总复习是对本册学习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教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回顾整理,是将本学期所学内容分类归纳,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三个领域分板块进行整理,另一部分是综合练习。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万以上数的认识;线和角;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与相交;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改变“回顾整理”的编排形式,关注复。</p><p>12、8.1 认识条形统计图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96页,认识条形统计图。 n 教学提示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简单的方式来描述数据了。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引入新知的教学。如教学条形图时,教材先让学生把给出的某个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由此呈现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再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通过条形图与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及优势。通过条形图与统计。</p><p>13、统计及其它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2.能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难点:能运用所学统计的简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结合本班情况,完成统计表 (1)说一说本班哪个范围的。</p><p>14、4.1 认识平行线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49页,认识平行线,会画平行线。 n 教学提示 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以及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这一特点是学习相交与平行的基础。看到“直线”马上就想到“无限延长”,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究竟是相交还是平行,避免了停在表面只看现状而发生错误判断的现象。 n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p><p>15、7.1 四则混合运算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6页,学习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n 教学提示 1、要认真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编排特点开展教学。 教材中安排了三道例题都是以简单的购物问题为题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我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大多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已经很熟悉了,他们对例题的意思理解应该很透彻,对购物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熟悉,所以直接让学生先列出分步。</p><p>16、9.3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复习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复习。 n 教学提示 这部分内容包括整百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和解决问题等内容,这是整数乘法的最后一次安排。孩子们其实已经在前面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是本单元乘法学习的最直接的认知基础,所以从本质上讲,本单元并无新的内容,学生完。</p><p>17、回顾整理 教学内容:教材75页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的资料提出问题,列式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对列式的根据、计算的策略、笔算的方法等进行讨论,使所学知识得到深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以及题目练习,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起来,巩固掌握所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p><p>18、4.2 认识垂直 n 教学内容 教材52、53页,认识垂直和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n 教学提示 “同一平面,两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互相垂直”。因此“角的认识”即会用眼睛初步感知直角、用三角板直观判断直角又是学习本节课的又一基础。 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画垂线、平行线和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基础。对于理解掌握初中几何知识也起着很重。</p><p>19、5.2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n 教学内容 教材63、64页,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商有余数的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n 教学提示 本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是:(1)知道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试商,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试商方法;(3)进一步明确笔算除法的竖式格式;(4)巩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时要注意提炼方法。一看:除数是两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p><p>20、1.1万以上数的读法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4页,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认识数为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万以上的数。 教学提示 读万以上的数,要按照数级,一级一级地读。因此,牢固掌握数位顺序和数的分级,是会读万以上数的关键。教学时,在计数单位由“万”扩展到“亿”,归纳总结出数位概念和整理出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应及时介绍我国的计数规律,突出数级知识。</p>